殺到天亮,流寇死傷無數,自不在話下,而且潰不成軍,被殺得是四散奔逃。
十幾萬流寇,前面是丁壯,後面就都是老弱婦孺了,這幫人跑都沒法跑。當然,官兵也不至於去殺他們,暫時少量兵馬看管起來,也就算了。吳思南繼續組織人馬,向前追殺流寇。
這邊取得大捷,再說延綏巡撫陳奇瑜那一邊。陳奇瑜也算是一個能人,當初經常給洪承疇出謀劃策,戰略部署十分厲害。他是一個很少的策劃者,但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執行者,他的毛病,就會體現出來,這裡只說眼前的戰鬥。
陳奇瑜的兵馬,是走到古蘭鎮的時候,被流寇發現的,當走到河口的時候,陳奇瑜也得到流寇大軍前來阻攔的訊息。流寇在河口東五里的地方安營紮寨,陳奇瑜馬上召集眾將,布屬戰略。
陳奇瑜的觀點是,人多勢眾並不可怕,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流寇佈陣一般是這樣的,最前面的是精銳,精銳之後是丁壯,最後便是老弱。陳奇瑜的計劃是這樣的,如果正面和流寇作戰,雖然不懼,但勝算也就六成,畢竟流寇人太多。所以,不如分兵三路,一路人馬在正面牽制流寇,另外兩路,今天晚上繞到流寇側後方,在我軍次日與流寇正面交鋒之時,從後面包抄,流寇後軍一亂,前軍自然也會跟著大亂,我軍必勝無疑。
作戰方案制定好了之後,陳奇瑜隨即布屬兵馬,按照這個方案進行。
事實證明,這個戰略部署確實十分管用。大戰一起,陳奇瑜在正面戰場上和流寇打了個勢均力敵,僵局之時,繞到流寇側後方的官兵殺將出來,流寇後面都是老弱,如何能夠抵擋,登時拉亂。因為官軍是從後面殺過來的,這些老弱只能向前面跑,這一跑,就把前軍給衝亂了,官軍在後一兜,流寇大軍便七零八落,前後夾擊,流寇潰敗,四散奔逃。
陳奇瑜一邊派兵四處追殺,一邊繼續朝太原趕去。
兩路兵馬取得大勝,時間就是前後腳,另一波前去迎戰楊奕山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部,並沒有得到訊息。
再說李自成他們這邊。他們這七營人馬,剛趕到太谷的時候,就碰上了官兵,得知領兵帶隊的是曹文詔。
曹文詔的名頭,那在陝西可是如雷貫耳,聽到這個名字,流寇的腦袋都大。一聽說是曹文詔率兵前來,各營頭領都有點懵了。可以說,誰也不敢上去打了。
這幫人都是從陝西出來的,其中一半以上都和曹文詔交過手,曹將軍的關寧鐵騎太厲害了,和他打,和找死沒有什麼區別。好不容易攢出這麼點家底,哪能就這麼敗了。
七位頭領當下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研究如何禦敵。研究一頓,也沒有商量出什麼好辦法,最後的結果是,明天一早,大傢伙並肩一起上,和曹文詔拼了。
這幫人話是這麼說,其實心中各懷鬼胎。別看自己人多,但自己多少斤兩,那還是有數的,曹文詔也不是就帶五千人來,那可是兩萬人馬,憑自己這些烏合之眾,怎麼和人家打。
好比曹操羅汝才,他回到自己營地之後,就告訴手下的頭目,明天作戰的時候,不用拼命,看情況不妙,咱們就撤,直接往東邊跑,進邢臺,然後南下河南。
他有這個想法,其他頭領也是這般打算,回到自己營地,也是這麼交待的。既然大家心底的想法都達成一致,為什麼不商量一下,現在就撤退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盟主還在太原呢,咱們沒打就跑,實在太不夠哥們,日後如何相見。所以,寧可犧牲一點。
再者說,自己的部隊儘量儲存實力,讓別的營去打麼。好傢伙,大傢伙的私心幾乎一樣,這仗不輸才出鬼了。不過,倒是有一位仁兄比較仗義,那就是李自成,他沒有告訴手下,明天一打就跑,反而是鼓舞士氣。
這下可好,第二天雙方擺開架勢一交戰,當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