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部分 (1 / 5)

為什麼呢?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武俠、武俠,有武必有俠,可以無武,但必有俠。

大俠是什麼?

這很難簡單概括,最早的俠,在司馬遷的《遊俠列傳》中有所記述:“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俠客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不被社會正道接受,但是言必行,行必果,為了別人的不平事,可以犧牲自己。

雪蘭對於大俠的印象雖然起源於武俠小說,但最深刻的印象卻是來源於《水滸傳》,魯智深拳打鎮關西。

當時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激動的心情是溢於言表的,世間有這樣的俠義之人,不畏強權,不為私己,懲兇除惡,真是應了那句‘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

在這個時代,正是面對華夏危亡的關鍵時刻,是不是正需要這種俠義精神呢?

也許不必崇高到‘為國為民’的境界,但普通人看到不平事能吼一聲,看到弱者能幫扶一把,遇到欺壓能站起來反抗,而不是坐在原地,任人宰割。

就像那首歌裡唱的一樣。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華夏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

這是一首氣勢恢宏的歌,唱出了每個不願意做奴隸的人的心聲,因為這是一首歌,所以更容易被人知曉。而武俠小說,更會因為這是一個好故事,而被所有喜歡它的人流傳,而流傳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其中的精神。

《射鵰英雄》就是這樣一部史詩之作,其中蘊含的俠義精神,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堪稱所有武俠的巔峰。

《射鵰英雄》雖然支線繁多,但其宗旨卻明白清楚,射鵰大俠領兵抵抗侵略,最後與妻子一起戰死沙場。

未來華夏將面臨苦難,東瀛人會為其貪婪的野心發動侵略。

不義之戰,像雪蘭這樣的小人物無法阻止,但寫個故事,向無恥的侵略者發出怒吼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天回家後,三姐就發現妹妹有點興奮,以為她是高興於自己的作品受人歡迎,於是鼓勵她說:“你何不繼續往《小說週刊》投稿呢?也許你的小說還會被改編成話劇。”

“不,我決定要寫一部新的小說。”雪蘭興致勃勃地說。

“是嗎?是什麼故事?”三姐高興地問。

“我要寫武俠小說。”雪蘭回答道。

“唉……”三姐卻發出了非常明顯的失望感嘆,“武俠小說啊,那有什麼好看的,我還想看你寫《燃秦》的後續呢,許編輯也說了,這個題材被你寫的這麼紅,你應該乘風而上才對,再寫漢朝、唐朝、明朝什麼的。”

三姐的感嘆是有原因的,這個年代的武俠小說跟後世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該說是什麼風格呢?如果你讀過《水滸傳》,大約就懂是什麼風格了。

一刀捅進去,血噴出來,腸子流滿地什麼的,還特別愛殺女人……

如果是現代社會,只有重口變態的人才愛看這種東西呢。說起來這個年代的武俠也不是後世那種武俠,感覺和寫了一群土匪似的,而且最後還都受了朝廷詔安,給朝廷當牛做馬,做了朝廷的鷹犬。總之,就是華夏人愛看的圓滿大結局,雖然過程不一樣,但也是‘帶七尺劍,昇天子階’,當大官去嘍。

《文學報》有一位專門寫武俠的大家叫陳海沙,陳海沙先生算得上是非常創新的人了。

雪蘭去讀了他剛剛完成的名作《一刀滄水》,看完之後那真是敬仰之情猶如滔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