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些風聲。太子最近好像被陛下給厭棄了呢,前段時間鬧出的軍需案不是牽扯了好些太子收攏的一些大臣,這於穆青,還有五軍都督府的趙銘不都是因為這事兒被牽扯進去的,都被判了斬首和絞刑了。現在這種情形,外面人根本沒人敢往太子身邊湊,我聽爹說嫂子的祖父是太子太傅楚尚書,在朝中也是桃李滿天下,門生不少,爹這時候怕跟他們家結親引起皇上的誤會。”
“這話是爹跟你說的?”
楊錦深眸光微動:“皇上怎麼想,豈是臣子能猜測的?真的厭棄了太子,誰說了清楚?太子和二皇子信王是一母同胞,都是皇后所生,陛下跟皇后情重,如何就厭棄太子了?”
楊錦瑜一時糊塗了:“可外面都這麼說。弟弟聽說太子殿下雖聽說也是有仁厚的名聲,只是他身邊聚集的多是文臣,但是信王殿下以前征戰沙場,立下不少戰功,很多的武將支援他,咱們家也是武將家,為啥不支援信王呢?”
“廢立太子豈是那麼簡單?太子殿下當年在陛下起義時鎮守城池,為陛下在後方募集糧草軍需,整頓內政,雖不像信王在戰場上那般耀眼,可同樣功勞很大,不是太子殿下,後方能那麼穩固,能打許多勝仗嗎?太子又為人仁厚,並無明顯過失,陛下如果因為寵愛信王,覺得他有乃父之風就廢了太子,那朝臣能同意嗎,廢長立幼,豈是隨意為之?一開此例,後世子孫無窮之患,內鬥不止。”
楊錦瑜聽得佩服不已,但說道:“哥哥說的雖是有理,可是弟弟也見過信王,那真是個好漢子,讓人十分佩服呢。雖然說太子也很好,可是如果支援信王,那將來信王當政,咱們武將的地位不是更高了嗎?”
楊錦深一怔,沒想到這個向來看起來十分魯莽的弟弟能想到這些,有些讚許地說:“沒想到你能想到這些,二弟也長大了。”
楊錦瑜得意道:“這也是我聽外面人議論,自己琢磨的,哥哥過獎了。”
“你這麼想也沒什麼錯。只是你能想到這點,難道陛下這樣英明神武的人卻想不到麼?這卻涉及到一個問題。雖然信王打仗是個能手,也算是聰明天縱,只是在處理政事上卻不及太子殿下多年經驗。如今已經是天下太平,經歷戰亂多年,才不過剛剛恢復幾年,民心思定,厭倦戰爭。太子仁厚可為守成之君,信王雖能卻是喜歡挑戰之人,若為君,難免漢武帝窮兵黷武舊事,雖然咱們武人喜歡打仗可得軍功,可國家卻支援不了長期征戰。現在的景朝需要的是個守成的繼承人,而不是個再繼續打仗的君主。”
楊錦瑜聽到此處也是瞪大了眼:“這麼說皇上不會廢長立幼了?”
“國家總是需要文臣去治理的。”楊錦深嘆道:“雖然皇上現在一時對太子冷淡些,卻也不可能為此就讓武將去治理天下的。何況,若是讓朝中文臣武將的勢力變得不穩定了,這恐怕也不是陛下想看到的。父親那邊,卻是一時糊塗了,他這般做法固然是免了結黨的嫌疑了,可是因為此事,傳出些風聲,卻是得罪了太子殿下。不站隊,想要兩邊討好只是一邊看熱鬧豈是那般容易?等新君登基,只怕我們楊家會倒黴。”
楊錦瑜聽了道:“那怎麼辦?”
“二弟,這爵位是封的,可也有可能會被奪去。”楊錦深目中帶了絲絕然:“若是你我兄弟坐以待斃,不去謀劃一番,只怕將來禍事不遠矣。”
楊錦瑜站起來道:“哥,你說吧,該怎麼辦?”
楊錦深是個對政治很有些敏銳天賦之人,就朝廷的情況,他看得比許多人清楚,冷眼旁觀,卻也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我會去暗中投靠太子。”
楊錦瑜吃了一驚:“可是——萬一陛下知道了?”
“都說了是暗中,也不一定用現在的身份。”
“可太子會接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