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衡的主旨> 第8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3部分 (2 / 5)

恆,權時制宜(1),信者欺人,直者曲撓(2)。

權變所設,前後異操;事有所應,左右異語。儒書所載,權變非一。今以素故考之,毋乃失實乎?”曰:賢者有權,佞者有權。賢者之有權,後有應(3);佞人之有權,亦反經,後有惡。故賢人之權,為事為國;佞人之權。為身為家。觀其所權,賢佞可論;察其發動,邪正可名(4)。

【註釋】

(1)權:衡量。

(2)撓:彎曲。曲撓:不公正。

(3)應:報答。

(4)名:說出。

【譯文】

有人問:“人的操行沒有永恆不變的,可以斟酌形勢制定適當的措施,因而誠實的人有時也會欺騙人,正直的人有時也會不公正。一個人斟酌形勢變化有所安排,前後行動可以不一樣;一件事為了適應需要,對周圍的人可以說不同的話。儒者的書上記載,權宜之計不止一種。現在用平素一貫的言行來考察他們,不是不符合實際情況了嗎?”我說:賢者有權宜之計,佞人也有權宜之計。賢者實行權宜之計,後來有好結果;佞人實行權宜之計,也違反常規,但後來得到壞的結果。所以賢人的權宜之計,是為了公事為了國家;佞人的權宜之計,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觀察他們所實行的權宜之計,就可以評論出賢人與佞人;觀察他們的動機,就可以說出邪惡與正直了。

【原文】

33·10問曰:“佞人好毀人,有諸?”曰:佞人不毀人。如毀人,是讒人也。何則?佞人求利,故不毀人。苟利於己,曷為毀之?苟不利己於(1),毀之無益。以計求便,以數取利(2),利則便得(3),妒人共事,然後危人。其危人也非毀之,而其害人也非泊之(4)。譽而危之,故人不知;厚而害之,故人不疑。是故佞人危而不怨(5),害人之敗而不仇(6),隱情匿意為之功也(7)。如毀人,人亦毀之,眾不親,士不附也,安能得容世取利於上?

【註釋】

(1)己於:疑“於己”之誤倒。章錄楊校宋本作“於己”,可一證。上文“苟利於己”與本句“苟不利於己”正反為文,可二證。

(2)數:方術。這裡指權術。

(3)則:根據文意,疑係“取”之誤。

(4)泊:同“薄”,薄待。

(5)句難通,疑有脫漏。根據下文句式,疑作“是故佞人危人,人危而不怨”。

(6)之:根據文意,疑是“人”形近而誤。敗:敗壞。這裡是遭到災禍的意思。

(7)功:精善。這裡是巧妙的意思。

【譯文】

有人問:“佞人喜歡詆譭人,有這事嗎?”我說:佞人不詆譭人。如果詆譭人,這人就是讒人。為什麼呢?因為佞人尋求利益,所以不詆譭人。如果對自己有利,為什麼要詆譭他呢?如果不對自己有利,詆譭他也沒有好處。用計謀求得好處,用權術得到利益,利益和好處得到了,還要嫉妒別人與自己一起做官,然後危害別人。他們危害人並不詆譭人,而他們害人並不薄待人。他們稱讚人而危害人,所以人不知道;厚待人而危害人,所以人不懷疑。因此佞人危害人,人卻不怨恨他;害人,人遭災禍卻不仇恨他,這是因為佞人隱藏自己的真情實意做得很巧妙的緣故。如果詆譭別人,別人也要詆譭他,弄得眾人不親近,士不依附,怎麼能得到社會的承認而從君主那兒取得利益呢?

【原文】

33·11問曰:“佞人不毀人於世間(1),毀人於將前乎?”曰:佞人以人欺將,不毀人於將。“然則佞人奈何?”曰:佞人毀人,譽之;危人,安之。毀危奈何?假令甲有高行奇知(2),名聲顯聞,將恐人君召問(3),挾而勝己,欲故廢不言,常騰譽之(4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