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衡的主旨> 第10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8部分 (1 / 5)

的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都對此沒有譏刺的說法,應當雩祭是很清楚的。曾皙對孔子談自己的志向說:“春末之時,春衣已經做好穿上,相約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在沂水裡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孔子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魯國設雩祭之所在沂水旁。“暮”,是晚的意思。“春,講的是四月。“春服既成”,講的是四月的衣服已經做好了。“冠者”、“童子”,指的是雩祭伴奏、跳舞的人。“浴乎沂”,講的是涉過沂水,象徵從水中出來的龍。“風乎舞雩”,“風”是講唱歌。“詠而饋”,是講唱著歌用酒食雩祭,歌唱詠誦而祭祀。解說《論語》的人,認為浴是在沂水中沐浴。風,是吹乾身上。周曆的四月,是夏曆的二月,天氣還在寒冷,怎麼能沐浴後讓風吹乾身體呢?由此說來,是涉水而不是沐浴,雩祭是確實的了。《春秋左氏傳》上說:“驚蟄時要雩祭。”又說:“龍星出現要雩祭”,驚蟄與龍星出現,都在二月,春天二月雩祭,秋天八月也雩祭。春雩是為穀苗祈求雨水,秋雩是為穀穗祈求長得飽滿。現在祭祀靈星,就是過去秋天舉行的雩祭。春雩廢除了,秋雩還存在,所以現在對靈星的祭祀,就是每年的雩祭。孔子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這是稱讚曾點的說法,想用雩祭來調和陰陽之氣,所以贊同他的想法,假如雩祭不符合正道,曾點想那樣做,孔子應當反對,就不該贊同了。樊遲隨孔子出遊,對魯國的雩祭有所感觸而求問於孔子,這是批評魯國不崇尚德行而光知道一再搞雩祭。

【原文】

45·10夫雩,古而有之。故《禮》曰(1):“雩祭,祭水旱也(2)。”故有雩禮(3),故孔子不譏,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禮也。雩祭得禮,則大水,鼓,用牲於社(4),亦古禮也。得禮無非,當雩一也(5)。禮祭也社(6),報生萬物之功。土地廣遠,難得辨祭,故立社為位(7),主心事之(8)。為水旱者,陰陽之氣也,滿六合(9),難得盡祀,故修壇設位,敬恭祈求,效事社之義,復災變之道也。推生事死,推人事鬼,陰陽精氣(10),倘如生人能飲食乎?故共馨香(11),奉進旨嘉(12),區區惓惓(13),冀見答享(14)。推祭社言之,當雩二也。歲氣調和(15),災害不生,尚猶而雩。今有靈星,古昔之禮也。況歲氣有變,水旱不時,人君之懼,必痛甚矣。雖有靈星之祀,猶復雩,恐前不備,肜繹之義也(16)。冀復災變之虧,獲酆穰之報,三也。禮之心悃愊(17),樂之意歡忻(18)。悃愊以玉帛效心,歡忻以鐘鼓驗意。雩祭請祈,人君精誠也。精誠在內,無以效外,故雩祀盡己惶懼,關納精心於雩祀之前(19)。玉帛鐘鼓之義,四也。臣得罪於君,子獲過於父,比自改更,且當謝罪。惶懼於旱,如政治所致,臣子得罪獲過之類也。默改政治,潛易操行,不彰於外,天怒不釋,故必雩祭。惶懼之義,五也。

【註釋】

(1)《禮》:《禮記》。參見6·4注(14)。

(2)引文見《禮記·祭法》。

(3)故有雩禮:當是“古有雩禮”,方與下句相應。

(4)牲:犧牲,祭祀用的牲畜。社:參見38·5注(9)。

(5)雩一:舉行雩祭的第一條理由。

(6)也:當為“地”之壞字。《禮記·郊特性》:“地載萬物,取財於地,是以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

(7)位:神位。即供奉土地神的場所。

(8)主心:一心一意。

(9)六合:東、南、西、北、上(天)、下(地)六方,指天地之間。

(10)陰陽精氣:王充認為,人和萬物都是氣構成的,而人是最尊貴的。陰氣構成人體的骨肉,陽氣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