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當天夜裡,嫪毐來見秦王。
秦王已經許多日子沒有見到嫪毐了,他問了許多事情,嫪毐一一做了回答。找了一個機會,見趙高不在秦王身邊,嫪毐便對秦王道:&ldo;大王,臣有一件天大的事情稟奏……&rdo;
秦王道:&ldo;講吧,什麼事會像天那麼大呢?&rdo;
嫪毐道:&ldo;趙高的姐夫在家鄉犯了罪,潛逃到了鹹陽,藏在了趙高的府上……&rdo;
秦王一驚:&ldo;有這等事?&rdo;
嫪毐道:&ldo;大王,臣怕得很……&rdo;
秦王思考了片刻,對嫪毐道:&ldo;要是這樣,寡人也是怕的……&rdo;接著,秦王問嫪毐:&ldo;這事知道的人多嗎?&rdo;
嫪毐在急劇地動著腦筋,他意識到,秦王的問話,實際意思是瞭解訊息來源,遂道:&ldo;臣是聽臣的一個心腹門人講的,他與趙高家的一個家奴是內親,趙高的那個家奴則親手經辦了趙高的姐夫藏匿的事……&rdo;
秦王問:&ldo;這是什麼時候的事?&rdo;
嫪毐道:&ldo;來這裡之前,臣的家臣才跟臣講……&rdo;
秦王道:&ldo;趙高的姐夫什麼時候到了趙高家府上的?&rdo;
嫪毐道:&ldo;不久前……&rdo;
秦王又思索了片刻,道:&ldo;這樣吧,寡人會處理這件事……&rdo;
十五、驚天
嫪毐走後,秦王陷入了深思。
秦王不認為嫪毐是在誣告趙高。他在思考嫪毐的舉動所表現的實際意義。
秦國法令規定,對犯罪知情不報,與罪犯同罪。趙高窩藏罪犯,嫪毐成了知情者。就是說,從自己本身利益出發,嫪毐得舉報。但是,如果從他與趙高平日的關係來看,他應該為趙高隱瞞。事情嫪毐是從一個家奴那裡知道的。如果嫪毐想隱瞞,他可以把那個向他報告的家奴處理掉,而處理掉一個家奴是輕而易舉的事。而現在,嫪毐卻舉報了。
嫪毐舉報對趙高意味著什麼呢?
趙高的姐夫在家鄉犯了罪,潛逃到了鹹陽,藏在了趙高的府上……
罪犯犯了殺人罪,潛逃到了鹹陽趙高府上,趙高把他藏了起來,這樣,趙高不但犯了知情不報罪,而且犯了窩藏罪犯罪。這兩項罪都是與罪犯同罪的。罪犯犯了殺人罪,殺人償命,是死罪。趙高同罪,也是死罪。
就是說,嫪毐舉報,趙高就得沒命了。
按理說,嫪毐的舉動是一種忠君的表現,而如果從往日他與趙高的關係看,這種忠君的行動還有大義滅親的含義。
想到這裡,秦王的腦子裡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韓非的那篇《五蠹》,想到,如果這嫪毐與趙高依然保持著往日那種親密關係的話,他真的比那個楚國令尹強上百倍了。
只可惜,嫪毐與趙高的關係已經不是原來那種關係了。
秦王並不曉得嫪毐與趙高之間具體發生了一些什麼事,但從兩個人平日的言談話語之中,秦王判定,兩個人中出現了芥蒂。其中有一件事秦王是知道的,那就是趙高對涇陽太后為她兩個兒子討封的事不滿。也許由這件事起頭,兩個人變得生分了;或許兩個人已經不睦,導致了趙高對這件事的不滿。而從嫪毐的舉動來看,兩個人之間已經鬧崩‐‐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