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不久,華典回朝復命。
秦王向華典:&ldo;射殺嫪毐你在場嗎?&rdo;
華典:&ldo;臣在場。&rdo;
秦王:&ldo;他講了什麼嗎?&rdo;
華典:&ldo;他仰天長嘆,並未講什麼話……&rdo;
秦王:&ldo;接著就施刑了?&rdo;
華典:&ldo;是。&rdo;
秦王:&ldo;嫪毐收屍你在場?&rdo;
華典:&ldo;臣在。&rdo;
秦王:&ldo;是按寡人的旨意,將他的全屍與他被殺的黨羽屍首一起,埋掉了?&rdo;
華典:&ldo;是,大王請放心……&rdo;
此時,王齕向秦王奏報,黒象自殺,公子閔已被生擒,問如何處置?
秦王道:&ldo;放逐蜀地。&rdo;
這不久,秦宮響起高昂的喊叫聲:
&ldo;宣呂不韋上殿!&rdo;
二十四、後事(1)
呂不韋成了一個多餘的人,而且,他自己判定,事情還遠不止此。
我們記得,八月十五夜,呂不韋聽了太王太后的話找到趙高,瞭解到秦王如饑似渴讀《韓非子》並決心效法韓非主張的情況。
當日夜發生了一連串的事變。
在來驪山之前,呂不韋曾耳聞嬴政讀了《韓非子》,呂不韋想知道韓非到底有些什麼樣的主張,便把《韓非子》帶來了。十五日諸事發生之後,呂不韋便關起門來讀《韓非子》。
在編撰《呂氏春秋》時,他曾接觸韓非的某些文章,當時,他對韓非的感覺是,這是另類論者,就像公孫龍、鄒衍之徒一樣,標新立異而已。
讀後他發現,自己原來的認定是大錯而特錯了。這個韓非,實際上是總結了歷史上歷朝歷代君王掌握權柄之得失,系統地提出了一套統治之術。韓非的一套很投合有大志君王的口味,非常適應他們加強統治的需要。這呂不韋想到,像嬴政,這樣一個孩子,這樣一個作為強盛秦國的年輕的王,接觸到韓非,出現那樣的精神狀態,思想發生那樣的變化,就完全不足為奇了。是他呂不韋從嬴政幼小時就教育孩子作一個有作為的王的,他教育嬴政,不但作秦國的王,而且作天下的王。現在,嬴政接受韓非,就是要作好秦國的王,然後作天下的王。
聯想嬴政接受韓非之後的表現,呂不韋看到,嬴政的所作所為無可指責,而且,平心而論,說孩子深謀遠慮、舉措有當並不為過。像嫪毐之事,嬴政表示出來的沉著、冷靜、膽略,統統是值得讚揚的。
如何思考和應對嫪毐可能打&ldo;嬴政不是嬴家的根&rdo;這張牌是問題的關鍵。呂不韋承認,當想到這一層時,他自己曾一時亂了方寸,而嬴政卻表現了過人的膽略。呂不韋不會忘記前一天的夜裡他與嬴政關於嫪毐可能以&ldo;嬴政不是嬴家的根&rdo;為號召的那段對話。當時,他自己失魂失魄,嬴政則鎮靜自若。他承認,這件事情上,嬴政強過了他。
他當時就有一種感覺,覺得嬴政能夠出色地處理嫪毐之變。他覺得,嬴政成熟了。
呂不韋想明白了。
嬴政成熟了,事態的演變使自己成了一個多餘的人,眼下處理嫪毐之變是如此,往後,將是事事如此。
問題是,這能夠接受嗎?
嬴政發光,必以他呂不韋的暗淡為代價嗎?
他想不太明白。
除掉他這個相國,既然是接受韓非主張的產物,那就可以從韓非那裡找到答案。
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