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部分 (2 / 2)

是因為翡翠到清朝初期才從緬甸透過第二條絲綢之路運入中國。而當時中國出產的和田玉被稱為翠玉。當緬甸硬玉流入雲南一帶時,人們分辨出這不是中國的和田玉即翠玉,即將之稱為非翠,即“這不是中國的翠玉”的意思。時光流逝,非翠就變成翡翠了。又因它顏色不均勻,有時在淺色的底子上伴有紅色和綠色色團,顏色之美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鳥和綠色羽毛的翠鳥。用美麗的鳥名來代表美麗的玉實在也是十分相稱的呢!從此翡翠也變成硬玉的代名詞了。

2�關於翡翠的“A”、“B”、“C”貨

俗話說的翡翠A貨,指的是天然翡翠,也就是由自然界產出的只經過正常加工、琢磨的翡翠。

B貨指的是經過強酸浸泡後再在真空狀態下充填環氧樹脂的翡翠。被用來做B貨的通常都是一些底色髒、偏黃、偏黑的原料或是種粗、乾的原料。前者透過強酸浸泡後,可以祛除髒色及有些雜質以提高翡翠的鮮豔度,再注入環氧樹脂充填被酸腐蝕的一些結構空隙;後者先透過強酸浸泡使結構疏鬆,再在真空下注入環氧樹脂以提高透明度,從而使“賣相”更好,獲得更大的利潤。B貨中的環氧樹脂時間長了會老化,美觀性和耐久性受到影響。B貨的鑑別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肉眼觀察法。處理過的翡翠,由於次生顏色(黃色等)被漂去,顏色往往不自然,與底色不協調;另外,光澤方面,經強酸浸泡結構被破壞,而且又注了膠,所以B貨翡翠的光澤往往呈現蠟狀光澤。另一種是放大觀察,即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表面有很多不規則的龜裂紋和一些融蝕凹坑,這是漂白注膠翡翠的重要特徵。另外,一般經過強酸處理的翡翠內部十分乾淨,底色十分乾淨,沒有明顯的次生顏色。

C貨指的是經人工染色的翡翠。由於翡翠是多晶質寶石,顆粒間存在許多孔隙以及微裂隙,透過微加熱、抽真空、浸入染色劑等過程,就使得本來無色的翡翠有了鮮豔的顏色,這種顏色不穩定,時間長了就會慢慢退去。市場上常見的染色翡翠通常被染成比較鮮豔的綠色、紫色、紅色等,以冒充色好的高檔翡翠來獲得更大的利潤。

3�“八三料”

是指1983年在緬甸翡翠產地出產的一種新礦翡翠,是一種水乾、底兒差、結構疏鬆、結晶粗大的最低檔的材料,被俗稱“磚頭料”或“八三料”。全部用來做翡翠的B貨和染色翡翠,如果不進行處理就毫無商業價值。但它卻也是翡翠的一個品種,其礦物成分和物理光學三要素均同於正常翡翠。只是因其結構疏鬆,甚是粗糙。所以用酸處理後容易改變它的透明度,並容易充膠加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