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大唐之李家逆子> 第79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9部分 (3 / 5)

機其實已是甚大,若無彌補措施,後果只怕有些不堪設想。

而反觀王世充,新得東都權勢,異己盡除,又重賞將士,修治器械,暗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著謀取李密。

當時隋朝的軍隊缺糧,而李密的部隊少衣,王世充請求相互交換,李密感到為難,長史邴元真等人各自謀求私利,勸李密答應交換,李密便同意了。

原來東都每天有幾百人歸順李密,得到糧食之後,投降的人越來越少,李密這時才感到後悔,停止了交換。

李密之前雖然打敗了宇文化及,卻也因此喪失了很多精兵好馬,士兵也十分疲勞,生病的有很多,此時的李密軍,可謂是處於最疲弱的狀態,於是王世充便打算再一次向自己這個生死大敵發起進攻。

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

王世充雖準備乘李密軍隊疲睏對其發起進攻,但又恐人心不一,再次導致戰敗,於是在苦思多時後,想到了一個良策。

這天,左軍衛士張永通謊稱三次夢到周公,說周公宣意於王世充,應該統帥軍隊互相協助打擊敵人,各軍不得有二心。

王世充於是建周公廟,每次出軍作戰,都先祈禱。

之後,王世充又命巫者宣稱周公準備命他率兵迅速討伐李密,肯定會立大功,否則士兵都會染上疾病死去。

王世充計程車兵很多是楚地之人,相信王世充所宣稱的這種妖言,故而都紛紛請求出戰。

王世充於是簡練挑出精銳,得兵二萬餘人,馬二千多匹,於九月初十出東都,出兵攻打李密,幡旗上書“永通”二字,軍容甚盛。

九月十日,王世充自洛水南至偃師,駐營於通濟渠南岸,在渠水上搭設了三座橋樑,準備渡渠進擊。

李密聞王世充帶兵前來,留親信王伯當守衛金墉城(其時,李密長史邴元真、司馬鄭虔象守洛口倉,裴仁基與長史鄭守偃師),自己帶領精兵去偃師,以邙山為屏障等候王世充的軍隊。

李密召集各位將領會議,商討應敵之策。

裴仁基道:“王世充率領他的全部軍隊到這兒,洛陽必然空虛,我們可以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軍隊要經過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東前進,另挑選三萬精兵,沿黃河向西進逼東都。王世充回軍,我方就按兵不動;王世充再次出軍,我方就再逼東都。如此則我有餘力,而彼卻疲於奔命,兵法雲:彼出我歸,彼歸我出,數戰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裴仁基這個應對策略,可以說是深諳兵法要旨,算得上是上策了,然而李密卻似乎不以為然。

李密道:“公知其一,不知其二。現在東都的軍隊有三個不可抵擋:器械精良,這是一;決計而來,這是二;糧盡求戰,這是三。我只要按甲蓄力以觀其弊,彼求鬥無門,欲走無路,不出十天,王世充的頭就可以到我們手中了。”

李密的應對之法,也算良策,與裴仁基之策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然而,陳智略、樊文超、單雄信等人卻都請戰道:“王世充計程車兵少得很,又好幾次打了敗仗,都已經嚇破了膽。《兵法》說,‘倍則戰之’,何況我方兵力不止是其一倍!況且剛剛來歸附的江淮人士,正希望乘此機會一展身手建立功勳,趁他們的銳氣利用他們作戰,正可以成功。”

於是眾將領大聲表示贊同,想打的佔十分之七八。

若此時李密能堅守己見,或是採用裴仁基所建議之策略,皆足以制勝王世充。

但是,李密性格中的“果決”似乎並不完備,比較容易受別人的意見影響,當初他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想殺翟讓,但受房玄藻等人稍一勸諫,便即狠下殺手,以致人心不附……

此時,李密見眾將紛紛請戰後,又再一次變得搖擺不定了,最後覺得難違諸將之言,而決定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