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其他小說>從歐美電影走向瘋癲> 第254章 兩個公知的重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4章 兩個公知的重逢 (1 / 3)

兩人談了許久,最終還是敲定了黎譜的方案。

工業化。

工業化。

這在日後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在如今是多少仁人志士所向往而不得的東西。

原本在前年日本投降後,無產大軍準備北上發動總攻,回收日本人留下的工業設施。

然而北面卻打著友軍的名號,先一步大軍壓境,實施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這也是兩邊第一次正式交火。

最終在老美主導的國際輿論譴責下,北邊方才退兵,搶走無數黃金和裝置,只留下一片殘垣斷壁。

中國就此失去了第一次工業化轉型的機會。

而此次黎譜出手,將會幫助國家跳過最艱難的過渡期,少走至少三五十年彎路,老朋友沒辦法拒絕這個提議。

兩人吧嗒吧嗒抽著煙,或許是提及到這些不快的事,老朋友忽然問了一句:“你說,能成嗎?”

黎譜道:“我辦事,你放心。”

老朋友道:“我不是說這件事,瓦礫在前,我是說我們。”

黎譜把菸屁股按滅,重新點上一根:“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先聽聽假話。”

“能成。”

“真話呢?”

“能成。”

讓民族重新站起來能成,但心中的理想,一時還成不了。

老朋友嘆道:“這是一場持久戰啊。”

黎譜道:“關鍵是在第一階段上,士大夫階級復辟的問題。”

“我會經常組織會議,展開自我批評。”

“物極必反,自我批評多了,隊伍裡有些人要有意見咯。將來這個班子還能交給誰呢?”

一個一臉朝氣的小年輕端著茶進來:“兩位同志,請喝茶。”

他在門外聽到黎譜的話,問道:“我只聽過資本和無產階級,什麼是士大夫階級?”

老朋友給他解釋道:“有無生產資料的分類,是馬基於西方哲學二元論發表的理論看法。實踐應用中,把理論主義和經驗主義相結合,你就會發現各地的情況是不同的,絕不可以拿著書本上的知識硬套。比如我們一個農業國家,若是向工業轉型,資本抬頭就是三元分立。介於資本與無產之間,生產資料若有若無的,便叫士大夫階級。”

小年輕聽得還是一頭霧水,生產資料怎麼還能若有若無呢?

黎譜冷不丁來了一句:“你口袋裡不放錢,想花錢了就去大隊裡拿,不就若有若無了?”

小年輕頓時冷汗淋漓。

黎譜道:“隊伍裡出現士大夫我是不怕的,革命的隊伍從群眾中來,如果不回到群眾中去,被群眾所背離,那就是無根之萍,翻不起風浪。我擔心的是士大夫階級以民族名義大行其道,人民群眾爭先背叛自己的階級,重新拿起八股文,曲解革命精神。我們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實非一日之寒。如果精神建設跟不上,根子都爛了,那我們就徹底失敗了。”

第一階段最矛盾的在於精英決定上限,群眾決定下限,二者缺一不可又相互對立。

將力量偏重於精英,則秩序產生奴役,將力量偏重於群眾,則自由產生混亂。

英特納雄耐爾這條從未有人走過的道路艱險萬分,誰也不知道前方究竟在哪裡。

想要真正實現,必須要每個人完成自我革命,全人類進行一場認知上的大變革。

若從現實主義出發,這甚至只是少部分理想者的美夢罷了。

老朋友道:“不要太悲觀,驪章。覺醒年代,不會只是一個年代。那個時候會有新的鬥爭開始。”

“希望如此吧。”黎譜起身道,“時間有限,我該走了。”

老朋友起身叫住他:“驪章!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