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碑樓後,一行人又遊覽了鐘鼓樓、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等地方,最後來到了寺院的後院。大乘之閣作為寺院後部的核心建築,其設計靈感來源於西藏桑鳶寺所代表的佛教世界觀——藏式曼陀羅。
進入寺廟前,導遊特別強調了寺院內的佛像禁止拍照這一規定,因此大家都只是參觀瀏覽,並未拍照留念。
這時,王茜感嘆道:“如果沒有楊濤的講解,我們在白馬寺裡可能會覺得很無趣呢!”
楊濤則回應說:“確實如此,觀景不如聽景。避暑山莊我已經去過兩次,但這次感覺也沒什麼意思。如果你想聽詳細的介紹,可以找專業的講解員。”
海珍補充道:“避暑山莊的規模可比白馬寺大多了,而且環境也要好很多。”易彬、苗芳、覃祥兵和楊柳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楊濤接著介紹道:“白馬寺曾經遭受過多次戰火,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這座寺廟,其實是歷史上第一個佛教寺院。相比之下,承德避暑山莊則是在清朝時期修建的,時間較晚且並未經歷過戰火洗禮,因此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
申導遊向大家簡要講解了旅行一些資訊後,便走到其他地方去了,這樣一來,眾人就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仔細參觀。
隨後,楊濤帶領著眾人走進大乘之閣的內部。他們眼前出現了一座高達22.28米、重達約110噸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這座巨大的佛像令人驚歎不已,它是用松、榆、杉、椴等堅固的防腐木材精心雕刻而成,被譽為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當人們仰頭凝望時,無不被這尊木雕觀音菩薩深深地震撼。其雕刻工藝極其精湛細膩,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彷彿賦予了這座佛像以生命。觀音菩薩雙手合十,背後還伸展著40隻手臂,兩眉之間更是有著一隻法眼,此外還有24隻眼睛。由於手和眼睛的總數超過一千,故而得名千手千眼觀音。雕像兩邊為善財童子和龍女,因為正進行維修,看不到全貌,有些遺憾。進入寺廟的大殿,左右兩側各有上千座小佛像,它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據申導遊介紹,這些佛像都是由富商們捐贈的,並且這裡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都已經被日本人偷走了。
走出閣門,向右轉,便能看見一座喇嘛塔。這座塔位於大乘之閣的四個角落,每一座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喇嘛塔依傍著山勢而建,整體佈局巧妙絕倫,彷彿渾然天成。登上樓閣眺望遠方,可以欣賞到遠處山脈和近處景色各自獨特的魅力,所有美景盡收眼底。微風輕輕拂過,塔身懸掛的梵鈴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令人不禁聯想到那片充滿祥和與歡樂的極樂佛世界。
當海珍踏上通往樓閣的臺階時,申導遊提醒大家不要回頭看。如今站在這裡回望那走過的42級臺階,腦海中浮現起導遊所說的話語:“這42級臺階代表著觀音菩薩的手,她託舉著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同時也讓眾人將過去的一切拋諸腦後,不再留戀。”多麼美好的寓意啊!儘管我並不信奉佛教,但我願意懷揣一顆虔誠之心去接納這份美好的祝福。
時光飛逝,轉眼間就到了集合的時刻。海珍對普寧寺充滿了不捨之情,它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之中。希望將來還有機會再次回到這個神聖而美麗的地方,感受它無盡的魅力。著導遊轉了個彎,到了一個遺址小廟——普佑寺。它和普寧寺距離很近,不過規模小了很多,建築在天雷和火災的破壞下,再加上的擄掠,殘垣斷壁,破爛不堪。現存的羅漢安置在新建的院落,只剩餘100多尊,而原來是500羅漢。看著形態各異,面目慈祥的羅漢,海珍不禁感慨:“先人的工藝真是巧妙,同時又為那損壞羅漢感到惋惜。如果500羅漢都存,那場面肯定十分壯觀!”
第二站: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