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下了公交車,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到路邊的亭子裡坐下休息。海珍一邊用手扇著風,一邊疑惑地問:“濟源和沁陽兩地都說自己是沁園春詞牌的發源地,這可把我給搞糊塗了。”
楊濤聽後無奈地搖搖頭說:“我們去過的盤谷寺和裴村,都屬於五龍景區的一部分。至於濟源和沁陽爭奪沁園春詞牌的出處,我也是一頭霧水啊!”
於是兩人拿出手機開始百度搜尋起來,很快海珍就找到了相關資訊:原來沁園在歷史上是有明確記載的,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根據《後漢書·竇憲傳》中的描述,永平三年(公元 61 年),漢明帝曾帶著公主一同遊覽丹河竹林。公主被此地秀美的景緻深深吸引,便懇請明帝在此建造一座莊園,以便能夠時常前來遊玩。明帝十分疼愛女兒,於是橫跨沁河修建了一座沁園。
看著這些資料,楊濤感慨道:“沒想到沁園還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呢!”海珍點點頭說:“是啊,看來我們這次來對地方了,可以好好感受一下這裡的文化底蘊。”說完兩人相視一笑,繼續享受這片刻的寧靜與閒適。
他們又在百度上查閱,楊濤看到:永平十八年,年輕的章帝繼位稱帝。此時,虎賁中郎將竇憲(竇皇后的兄長)覬覦沁園已久,欲將其據為己有,但無論怎樣都無法買下沁園。於是竇憲想出一計,他竟然派出兩隻巨大無比的雄獅鎮守在沁園門口,使得沁園內外的人員都無法自由進出。
這一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章帝得知後,立刻派遣人前去徹查。來到沁園,瞭解情況後,對竇憲這種蠻橫無理的行為嚴加斥責。最終,竇憲不得不放棄爭奪沁園的企圖,這場鬧劇方才平息下來。
當晚,沁水公主在沁園舉行盛大的宴會,以示慶賀。她還特意請人譜寫了一曲歌謠,名為《沁園春》,以此來紀念這次勝利。此後,《沁園春》逐漸流傳開來。
然而,真正讓《沁園春》聲名遠揚的,當屬蘇軾。他所填寫的《沁園春·孤館燈青》運用了大量典故,詞意婉轉,情感真摯,令人回味無窮。這首詞不僅在當時引起轟動,而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的人們在填寫《沁園春》時,往往都會以蘇軾的作品作為參考和借鑑。
其實啊,這和沁陽以及博愛有關聯的沁園,不過是金朝時期王公貴族們用於設宴享樂的地方罷了。話說 2017 年 4 月 17 日這天,可真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啊!因為正是由五龍口鎮政府申報的“《沁園春》詞牌名的來歷”。
楊濤斬釘截鐵地說道:“丹河竹林,歷經千百年滄桑歲月,至今仍然倖存於現今丹河山處沁陽與博愛兩個縣市之間區區數十平方公里的林區內。因此,怎麼可能會出現在數十里之外的沁河山處呢?”對於歷史,楊濤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看法。打他兒時開始有記憶起,他們那一片區域就一直生長著茂密的竹林,但濟源卻不見竹子的蹤影。
海珍則淡定從容地回應道:“我們無需與他人爭辯,沁園究竟位於何處其實並不重要。”她似乎更注重內心的感受和體驗,而非糾結於具體地點的歸屬問題。沁園春是詞牌名,相傳是沁水公主和駙馬鄧乾閒暇時吟誦詩詞唱和,宮中文人將其吟誦的詞章製成詞牌,名曰《沁園春》,當然這個詞牌的來歷還有別的說法,但與沁園有關是大家所公認的。博愛沁陽還是濟源?
再談談碑記,沁園公主之夫婿在沁陽王曲裡村,這個是出過古墓的,有據可查。同樣的沁園應該在城東北,現在的北金村也是大多數人所承認的。我們看看地圖北金村在沁陽城的東北。
楊濤說道:“沁園春,本來在濟源,那只是存在於書本上的記憶罷了。沁園春乃是詞牌名,相傳是沁水公主和駙馬鄧乾在閒暇之時吟誦詩詞唱和,宮中的文人便將他們吟誦的詞章製成詞牌,取名為《沁園春》。雖然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