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投石問路】………
第六十二章投石問路
田生蘭最先對吳思南的城防布屬做了點評,表示如此做,對抵禦韃子騎兵突然來襲,很是有效。可說完這一點,他緊跟著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但是……在派遣鎮守北mén外大營的時候,他安排遊擊將軍許光達。先說說許光達吧,在我侄兒手下,並不得志,大汗來的時候,他的人馬就在城在駐守,死傷慘重,手下只剩下二百來人。吳思南別人不選,單單選他駐守城外大營,會是巧合嗎?我覺的不是,城內現有兵馬數量,吳思南是知道的,在他上次來閱兵的時候,我侄子也將城內守軍情況報給他了,許光達只剩下這麼點人,吳思南在檔案上可以看到。起初他說要一千人駐守北mén外大營,可最後明知許光達麾下只有人,卻選了他。這是什麼用意?”
說到這裡,田生蘭頓了頓,才接著說道:“吳思南選許光達鎮守北mén外大營到底是何用意?等會再講,我現在再來說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吳思南當時在提議由許光達掌管北mén外大營的時候,鎮守北mén的秦南松表示反對,他的理由很充分,先是說自己鎮守北mén,順便將北mén外大營的指揮權一起拿來,便於防守;跟著又說許光達手下只剩下二百來人,根本不夠用。按照常理來說,如此理由是很難回駁的,可這個時候,吳思南竟然提到前些天的張家口之戰,還硬是將秦南鬆手下士兵臨陣逃脫的罪名給坐實了。坐實之後,卻只奪了秦南松守禦北mén之權,讓他的人馬到城外挖壕溝、搭營帳,又命劉振友接管了本mén防務。當時我雖然不在場,一切只是聽我侄子講述,他說當時,他和秦南松嚇得是一身是汗,就怕吳思南傳來士兵對峙,吃空額、喝兵血、臨陣而逃的事抖了出來。可結果吳思南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繼續追究。衝著一點,我可以肯定吳思南已經察覺出張家口之戰的大概情況,以及我侄子吃空額的事情。不過也是,我侄子在張家口的那點貓膩,只要身在其中,都能看出來,就是願不願意追究罷了。他說死了一萬人,那這一戰得何等慘烈,憑他那酒囊飯袋的樣,能打的出來麼。吳思南估計也看出來了,只是沒追究。沒追究的原因,一是收了我侄子的好處,二是多少也能猜到,我侄子在北京是有後臺的。畢竟一天時間就丟了張家口,朝廷也沒怪罪,若是沒點人脈,估計腦袋都搬家了。吳思南仗著抓到我侄子的短處,讓許光達守北mén外大營,奪了秦南松的北mén,換上劉振友鎮守。秦南松是我侄子的親信,這一點,吳思南不一定知道,但卻能想到,畢竟鎮守北mén是féi差,不是心腹,是討不到這差事的。新換上的劉振友,其實也是我侄子的人,這一點吳思南初來乍到,知不知道很難說,若是知道的話,就說明這個人實在太厲害了。綜上幾點,咱們再看吳思南,他的做法是很有針對xìng的,把秦南松的差事換了,說白了是敲山震虎,給我侄子提個醒,告訴我侄子,他什麼都知道,就是不願說。換上劉振友,如果他知道劉振友是我侄子的人,那就說明,他是告訴我侄子,剛剛只是立威,該是你的還是你的;如果他不知道劉振友是我侄子的人,那隻能解釋為隨便找的人,沒有什麼特殊意思。但不管怎麼樣,這個吳思南還是tǐng識相的,沒有和我侄子為難的意思。現在再說前面的那個問題,吳思南為什麼要讓許光達北mén外大營了,張家口是個什麼地方,寸土寸金,隨便在地上抓把沙子,都挑出黃金的地方,吳思南也不會不知道。許光達是我侄子手下將領中最弱的,因為兵馬最少,吳思南久經宦海,不可能不知道,許光達肯定最不得志。扶植這麼一個人來鎮守北mén外,這城外大營說白了,還不就是他吳思南自己的。這些天城外的情況大夥也看到了,都能用雁過拔máo來形容了,吳思南他不知道麼,他比誰都清楚,每天幾百兩銀子的進項,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