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部分 (3 / 4)

大釗在校慶座談會上鄭重其事地提出,只有學術上的發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教授們去追求。這使張競生受到很大的觸動。他也多次聽胡適說過,專心著書是上策,當教授是中策,辦報是下策。梁任公才大如海,他做學問時常為人所詬病,就是吃虧在他放棄了他的言論事業去做總長。因此,張競生打定主意,貧賤不能移,時髦不能動,一心一意只為著書。

然而,張競生要遠離時髦,時髦卻找上門來。1923 年1 月16 日,張競生在《晨報》上無意中閱讀到一則聳人聽聞的新聞:《譚仲逵喪妻得妻,沈厚培有婦無婦》,這是一則重大的社會新聞,編者特別加了編者按語:北大教授譚仲逵於去夏喪妻之後,其妻妹陳某女士,因粵中事變,所入學校,陷於停頓,不得已來京轉學。陳在粵時,與廣州公立法政學生沈厚培相愛,締結婚約。陳到京後,即寄居於譚宅。相處日久,譚竟時有不當之處,陳屢欲遷居,均因強留不果。其後陳獲重病,譚服侍異常殷勤。日久,遂得達與陳結婚之目的。沈得此訊息後,乃來京訪陳。相見之後,陳即慟哭。昨日沈致函本社,述其經過,囑代為發表。本社以其於社會道德頗有關係,特為披露於後。

下面就是沈厚培致書《晨報》的全文:編輯先生大鑒,素昧平生,未應函牘。然久仰貴報為言論泰斗,為改造社會中心,為文化前驅,且是書又關於社會風化,故敢直述鄙懷,希諸示教。更請登於報端,以待公評,幸甚。雨在粵時,曾與執信學校陳某女史訂下婚約,經雙方家庭承認。去年夏,粵局突變,該校大受損失,陳女史遂來京轉學北大。同時雨畢業於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亦擬明年升學北大。特以試期已過,以籌備不及,遂待來年。彼去我留,相差不過數月。且彼此自信,愛情堅定,當無意外事也。陳女史到京,別無親故,人地生疏,只得寄居其姐丈譚仲逵之家。譚為北大教授,其前亡妻,即陳女史之姐,而以為陳女史轉學事,得其關照,正可自慰。

當時書信往還,其愛情濃厚,仍不減於昔。且往往於書中述譚種種不莊重及種種逾閒舉動,久欲避免,特以其強留,不便遽去,致失親誼。其後譚竟向之表示婚意,覆被陳女史拒卻者數次,且責譚妻死,骨肉未寒,而遷愛曷足以言愛情,直色慾耳。

我今既與沈君有約,汝不應時時離間。且以名分論,汝尤不當以逾閒待遇待我等語。其後來書便絕,去書質問者數十次,均無一復。雨知有故,由是來京視察。到港後一日,突由舍弟交來陳女史一書雲,近日不知何故,大病猝發,譚竟不避嫌疑,以手扶吾腰,罵之不去。其後病益劇,不省人事,於矇昧之中,譚竟與吾結了婚。吾今已決東流,不作西歸水矣。吾今作了負心人矣。然此非出我願,愛我如史,正不必以是傷心。此後仍可為兄妹,朋友,幸毋以陌路人相看耳等語。吾閱畢是信,本無前來之必要,特以餘愛未闌,來作最後之話別。迨晤時他已哭不成聲矣。嗟夫,道德淪喪人慾如流,吾方期置身教育界者,有以正之,不謂竟自蹈之也。譚此種結婚,其為任何主義許可乎。 。。

三、愛情定則(2)

新舊道德許可乎。雨不敏,敢請教於高明者。專此並頌著安。

春雨沈厚培啟讀到這個訊息,張競生深感意外。這來得太突然,太具震撼力,遂引起了對愛情素有研究的張競生的格外關注。

譚熙鴻的家事,張競生本來是頗為了解的。在法國留學時,他們曾經住在一起,但因為彼此的性格、志向、行為方式迥然有異,雖和睦相處,卻也從未成為知心朋友。後來,譚熙鴻與陳璧君的妹妹陳緯君在法國結婚,譚熙鴻遂與汪精衛成了連襟。張競生有時到汪精衛家裡閒聊,偶爾也能互相見到。及至到了北大成為同事,更是抬頭不見低頭見。

1922 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