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旦狂風大作,洶湧地波濤絕不遜於北海的海況,這也是德國艦隊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季節北上波的尼亞灣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德芬之間近年來相對密切地軍事合作關係以及蘇德之間早先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德國艦隊在芬蘭近海活動也不容易引起他國政府的敵視。
以18節航北行一夜半天之後。擁有大大小小15艘艦艇的德國艦隊抵達了芬蘭灣口。慘烈的蘇芬戰爭已經在7個月前以芬蘭妥協而告終,交戰雙方懸殊地實力使得他們的海上戰鬥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懸念之說,戰爭剛一爆,紅海軍波羅的海艦隊的兩艘無畏戰列艦就輕鬆掃蕩了芬蘭軍隊在科維索島上的炮兵陣地。若不是寒流到來使得芬蘭灣近岸冰情加重,芬蘭軍隊恐怕還要吃更多的苦頭。
曾經為炮聲籠罩的芬蘭灣早已恢復了平靜,但實力不俗的紅海軍波羅地海艦隊至今仍重兵囤積在芬蘭灣口的塔林港。整個艦隊以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驅逐領艦和19艘驅逐艦為主要力量,輔以數量可觀的魚雷艇和潛艇,就規模而言不但遠遠強於波羅的海沿岸地芬蘭、瑞典等國。甚至讓德國在波羅的海的海軍防務司令汗顏。不過,蘇俄海軍龐大艦艇數量的背後,卻是各國公認的現代化水平低、軍官素質低、水兵訓練低儘管蘇俄當局對此極力掩飾,但和蘇俄海軍有過接觸地外*事官員和專家們卻有著相當一致地看法。
裝備和訓練上的缺乏看起來並沒有削弱紅色海軍地警惕性,德國艦隊距離蘇俄領海尚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俾斯麥”號的雷達現了一架從塔林方向飛來的飛機,戰爭時期的敏感使整個艦隊飛快的進入了緊急戒備狀態,兩架梅塞施密特旋即從“格拉夫。齊柏林”號上起飛。經過改進的海軍型BF…1o9T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一流戰鬥機。而它們以過5oo公里的時找到目標飛行物時,卻現那是一架3年代以前製造的老式偵察機,其機身位置醒目的紅星非常清晰的標註出它的身份在逼近這架蘇俄偵察機之前,兩位戰鬥機飛行員都已經開啟了機炮的射擊按鈕。幸而緊張的臨戰狀態沒有導致最終的擦槍走火,同樣幸運的還有那架愛爾…5型偵察機上的兩名蘇俄飛行員,無論在何種狀況下,他們那最高時僅有23o公里且機身為木質結構的飛機都很難逃脫經歷過多次戰鬥洗禮的德國艦載機飛行員的攻擊,特別是在以一敵二的情況下。
一場虛驚之後。蘇俄飛行員和他們的偵察機也沒敢多在德國艦隊附近逗留。大概在看清了這支艦隊的身份和全貌之後,它便匆匆調頭返航了。而張海諾既沒有下令追擊也沒有要求艦隊繼續保持臨戰狀態此時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統帥部正秘密準備著在東線動一場致命的攻擊,而斯大林也從未信任過這位“偉大”的德國領袖,但出於不盡相同的目的,且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擺在那裡,德國和蘇聯現階段仍表現得像一對友好和睦的鄰邦。看起來德國抱定決心非打垮英國不可,蘇俄則致力於鞏固國內統治、穩定疆域以及大力展經濟,但兩之間分出高下的日子其實並不遙遠。
張海諾原本就不打算在芬蘭灣附近多作逗留,“恰巧”被蘇聯偵察機撞上之後,他更是命令艦隊加北行。或許是揣測出了德國艦隊的訓練意圖,或許是透過外交途徑和柏林進行了溝通,俄國人到天黑之前都沒有再派飛機前來騷擾,而隨著夜幕的降臨,德國艦隊在快駛過阿赫韋納海峽之後也正式進入到波羅的海最北部的波的尼亞灣內。這片相對狹窄的水域介於瑞典和芬蘭之間,非封凍季節也是德國從北歐運輸鐵礦石的海上航線之一。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