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部分 (1 / 4)

我們先得從兩個詞在信中的位置說起。比較規整的寫法就是在末尾寫“此致”,另一行寫“敬禮”,“此致”後面不加標點,“敬禮”後面用感嘆號。“敬禮”的具體含義自不必說,意味著對收信人的尊重與禮貌。但是“此致”是什麼意思呢?這就需要我們去了解一下“此”字的用法。我們經常會看到以下用法:如果下個通知或者命令的時候,總會出現“此通知”或者“此令”;官方向社會發個佈告,末尾總是用“此佈告自××年×月×日起執行”等類似這些用法。信中的“此”字就是對上面所說之話的總結之語,是用來概指全文的。“致”字也是有著自己的特殊用法的。我們在一系列會議中總是會聽到“請××領導致辭”;寫信給××人時,總是會用“致××先生”,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致”字就是無保留地給予或呈獻之意。瞭解了二者各自的意思之後,我們把“此”、“致”二字聯絡起來就是“上面的話都說與你了”的意思。

但是,為什麼“此致”後面不加標點呢?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此致”和後面的“敬禮”並沒有完全意義上的聯絡,應該加上句號,但是人們在寫信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慢慢就養成了習慣,也就是現在所用的這種格式。

“借光”有什麼來歷呢?

人們把凡是請求別人提供某種幫助或從別人那裡分享某種榮譽稱作“借光”。“借光”這個詞,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禮貌用語:人多擁擠的時候,你會聽到有人請別人讓一讓路時,說一聲“借光”;當你要搭乘別人的車時,也會說一聲“借光”;當別人抽菸向你借火時,也會說聲“借光”。但是,你知道“借光”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借光”這個詞由來已久。《戰國策?秦策》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在長江下游地區的一條支流兩邊住著很多人家。這些人家中的姑娘們為了圖個快活總是在晚上湊到一起做針線活兒。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貧寒,買不起燈燭,其餘的姑娘嫌棄她,說她愛佔小便宜,所以總是不想和她在一起。這位姑娘就對大家說:“我雖然買不起燈燭,但是我每晚都比別人先來,把屋子打掃乾淨,把坐席鋪設整齊,讓大家一來就能舒適地做活,這對你們多少也有些方便。你們的燈反正是要點的,借給我一點光又有什麼損失呢?”姑娘們覺得她的話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來了。

後來,“借光”一詞便成為人們之間尋求幫助的禮貌性用語。

“小時”的由來

人們幾乎每天都要和鐘錶打交道,“幾點鐘”、“幾小時”這些話一天也不知要說多少遍。可是為什麼要把兩個鐘點之間的間隔稱為“小時”呢?

其實,“小時”是從“大時”引申而來的。在中國古代,人們是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的。根據天文曆法的演算,人們便把一晝夜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如果和今天的二十四小時相對照的話,那麼半夜十一點到次日一點的時間就是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可以明顯地看出來,一個時辰其實相當於兩個小時,而不是一個小時。

名詞雜談(11)

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一個鐘點就為“小時”。後來,隨著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混賬”為何成了罵人的話?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朝廷大員在訓斥下屬辦事不力時用“混賬”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這個罵人的詞。你知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這要從秦始皇說起。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便大興土木,修建漂亮的皇宮內院,皇宮內設三宮六院。這還不夠,他還把被他消滅的國家中的後宮佳麗一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