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叡在世時,欲謀季漢的漢中之地,先是派了死間隱蕃前往吳國,又暗中派人煽動五溪蠻作亂。
意在分拖延吳國,令其不得支援蜀國——可惜的是,馮某人一個回首掏,讓曹叡和曹真,最終夢碎蕭關。
不過曹叡的佈局,確實也給吳國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不但吳國朝堂人人自危,生怕受到隱蕃的牽連。
而且孫權還得想辦法讓人領軍去荊南平亂。
最後決定授潘浚符節,讓其督軍,與呂岱一起,平五溪之亂。
幸好潘浚賞罰得當,在數年間,斬殺俘獲幾萬人,自此五溪蠻夷逐漸衰落。
荊州南方的武陵等郡安定之後,潘浚又回到武昌,與陸遜一起,共領荊州事務。
可以說,潘浚在荊州南方數郡,可謂是聲望隆盛。
他的死,在荊州南邊引起了不小的動靜。
恰恰就在這個時候,交州有夷人作亂——這也是第二件大事。
按理來說,交州有人作亂,派呂岱前去平亂最為合適。
畢竟當年的交州士家之亂,就是他平定的。
而且他又在交州鎮守了數年時間,對那裡是最是熟悉。
但呂岱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年近八十。
再加上潘浚死得太不是時候,原本領軍駐守蒲圻(即湖北咸寧)的呂岱被調去了武昌,接替潘浚的位置。
所以孫權只能另選他人,讓將軍蔣秘領軍平亂。
不過對於吳國來說,南邊夷人作亂,一直都算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幸好這些年來,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畢竟先有潘浚平了荊州五蠻,又有諸葛恪平了丹陽越人。
像這一次交州夷亂,地方無法自行平定,需要調動兵馬前去平亂,已經算是聲勢不小了。
就算如此,那也不用太過擔心。
因為蠻夷大多時候都是兵器簡陋,又沒有什麼組織,只待正規大軍一到,就有如積雪遇驕陽。
這個想法沒什麼錯,現實基本上也是如此。
但凡事就怕個萬一。
這一次,就出了意外。
原因不在於交州的作亂夷人,而在於吳軍的內部。
主帥蔣秘,部下督有兩兄弟,分別叫廖式、廖潛。
這兩兄弟,跟著蔣秘到了交州,平亂平到一半,得知了潘浚病亡之後,廖潛便對廖式說道:
“吾觀吳國能平交州者,唯呂岱一人耳。今潘浚病亡,呂岱代其位,然其年將至耄耋,自古以來,八十而不死者又有幾人?”
“況且呂岱即便不死,但年老如此,又如何能領兵?若呂岱不至,吳國又有何人能降服交州?此乃大好良機是也。”
當年士燮之子士徽作亂交州,呂岱曾對士家作亂之人承諾說,只要能主動歸降便保其家產財富。
誰料到當他們信了呂岱的承諾而出降後,皆被呂岱悔諾而誅。
那些沒有參與作亂計程車家主要人物,也全部被貶為庶人,幾年後又被尋了藉口說犯了國法而被捕殺。
士家在交州經營了數十載的勢力,被呂岱連根拔起。
呂岱的這些舉動,極大地震懾了交州的一眾地頭蛇。
廖潛在這種時候說起這個話,言下之意已經很明顯了。
廖式頓時怦然心動,只是他仍是有些猶豫:
“吾等並非軍中主帥,恐將士不願意聽命。”
廖潛輕蔑一笑:
“蔣秘,不過庸人耳,有何懼哉?再說了,此時交州各郡,民亂四起,屢平不止,蠻夷尚能割據郡縣,況乎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