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帶紅帽箍白帽徽的無簷帽;冬季是銅光瓦亮的配雄鷹標誌的卡拉庫裡羔皮窄邊帽。每一種頭飾按規定都粗獷地拉向右側,透出豪邁和挑釁意味。追求華麗可以激起年輕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在這一點上沙皇是不惜工本的。沙皇的軍校供應商為帥氣的青年軍人們提供各式漆皮靴或鞣皮靴;提供永不開線的麂皮手套;提供雜役或勤務服務。沙皇還提供有風笛長笛有短號圓號有單簧和雙簧管的大型軍樂隊——每學期演奏的曲目多達三百首,均為世界名曲。且軍樂隊的水平之高,可以直接去莫斯科大劇院公演。而教授他們的校尉老師們,也是優中拔優的精英:比如亞歷山大士官學校的射擊教師是全軍步槍射擊的冠軍,教授他們擊劍的是全俄劍術冠軍。教授體操專案的是單槓和吊環運動員。除了身體的訓練,他們也學習文化知識,繼續在武備中學就已經開始的課程:如文藝,數學,力學等。士官學校新開的課程則有軍事工程,製圖,測量等等。所以在當時的俄國社會,士官生被視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軍人精英。他們經過選拔後在優渥的環境中學習成長;軍人儀表和姿態都非常正規,各種戰術動作訓練得輕盈敏捷,爐火純青。
正是士官生們,日後組成了白衛軍的骨幹。在科爾尼洛夫將軍那次著名的冰雪進軍中,曾經有過兩千餘名士官生分隊(百分之六十是軍官),將上萬紅軍打得潰不成軍的戰例。而他們的獻身精神,也只有家破人亡的資產階級志願兵可以比擬。在東線還有過這樣的戰例:一支以士官生為主的部隊被包圍,彈盡糧絕之後,他們詢問那些不是士官生出生的普通士兵,願不願意自殺衝鋒?回答不願意的,被集合起來殺死了。然後,他們高喊“亞歷山大人集合!”(指亞歷山大士官學校畢業生,其它士官學校畢業生往往也以“亞歷山大人”自詡,因此“亞歷山大人”成了士官生的代稱)他們不是以散兵線,而是以整齊的分列式,以畢業典禮上的標準儀仗隊正步,挺著刺刀,邁向紅軍的機槍火網。也許他們想用鏗鏘有力的步伐,使大地為之震顫,也使敵人為之震顫。這大概就是電影《夏伯陽》中的所謂精神戰法。總之沒有一個人逃走。(這一戰例在小說中被移植到了維季姆森林之戰中。小說是允許高於歷史的。)
另一個頗能說明舊軍官戰鬥力和主動精神的例項,是別爾米津將軍的小故事:當時還是上校的別爾米津,正和其他白衛軍官在教堂接受檢閱。別爾米津不知道再過半小時,自己就要晉升為將軍了。他在教堂的禱告儀式開始時,突然冒出個不安的念頭:他今天下達的截斷瓦伊沃拉通往彼得堡的公路的命令,是否被準確有效地執行了?他和副官悄悄溜出教堂,駕車飛馳過廣場,營房,哨卡和叢林。臨近瓦伊沃拉的公路上,簇擁著手持鶴嘴鋤和鐵鍬的奔跑的人群;一道散兵線在上校眼前一閃而過,立刻便飛逝到了身後,上校想叫停車,卻已經來不及了。轉彎的地方閃現出紅軍哨卡。兩個士兵端著槍朝汽車跑來。上校和副官跳下急停的汽車,向紅軍戰士打手勢問好:“趕快,同志們,白軍在追我們!我們是來投奔紅軍的!有萬分緊急的情報!請帶我們去紅軍司令部!快上車,同志們!快!”紅軍士兵乖乖上了車,剎那間,兩把手槍抵在了他們的腦門上。別爾米津駕車飛馳回廣場,將俘虜交給衛兵;自己悄然走進正在唱讚美詩的教堂時,剛好來得及向宣佈他榮獲將軍頭銜的羅德堅科將軍,舉起軍刀致敬。晉升為將軍的第二天,別爾米津,巴林將軍(伯爵),這兩個高大的巨人,身穿淺色的將軍呢大衣,站到了衝鋒隊伍的前列,手裡的武器就像是玩具……面對這種亡命精神,曾經有幸存的中國老戰士回憶說:他們從沒有俘虜過舊軍官。一是因為他們作戰不要命,在火線上就傷亡了。二是因為他們受傷或戰敗後往往選擇自殺。這種頑強性是一般農民士兵不具備的。當舊俄的正規軍官和士官(加上哥薩克)損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