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仙俠小說>不明不悟> 第490章 衡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0章 衡量 (2 / 2)

在馬經綸家盤桓一日,差人回京叫吏部尚書周道登前往通州迎駕。”有了王象乾的表態,眼下朝中的局面就有些眉目了。

三位內閣大學士裡,葉向高和方從哲已經打上了保皇派的烙印,不到勝負明顯的時刻不會輕易改換門庭。翁正春不太看得慣新政的某些做法,但又對新政的效果比較滿意,暫時只能算左右搖擺派。

六部九卿當中,戶部尚書趙世卿肯定是雷打不動的中立派。他要求的也不多,比較容易滿足。能不逼著戶部大出血,別妨礙借戶部的銀子放貸,他就是大明朝最忠心的臣子。

除了已經有明確態度的戶部尚書趙世卿和兵部尚書王象乾之外,工部尚書劉元霖的情況也比較讓人放心。他自打王恭廠爆炸之後被提拔後,一貫對皇帝的慧眼識珠感恩戴德,整整八年了沒站錯過一次隊。

再加上徐光啟、李之藻、王徵、趙士禎等人皆是他的下屬,整個工部在外人眼中基本就是保皇派大本營,就算他想改弦易轍恐怕也沒人敢接收。

禮部尚書楊廷筠是浙江杭州人、刑部尚書沈應文是浙江餘姚人、吏部尚書周道登是南直隸蘇州人,都是官僚資本和士大夫的大本營,也是反對新政勢力最集中的地區。

對他們玩利益互換肯定不好使,新政與官僚資本從根本上是相互排斥的,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也就無法成為利益共同體,暫時的都不成。

這時候就該靠皇帝的個人魅力了,依洪濤的觀察和判斷,始終不願意捲入朝堂爭鬥的吏部尚書周道登,應該是最有可能被說服的。

就算沒有效果,也得讓他來通州迎駕。只要去了,某些人就會在心裡打鼓,回去之後必定仔細詢問,且什麼也問不明白。他越說皇帝沒說啥,那些人就越不信。

挑撥離間、平添猜忌,也是政治鬥爭中的一個常用招數。至於說最終會不會起到作用,誰知道呢,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再說唄。

禮部尚書楊廷筠是李之藻的好友,也是利瑪竇的教友,篤信基督教,大機率會支援新政,最次也是個中立派。有熊三拔這位上帝的僕人在,說服工作就不用自己出面了。

刑部尚書沈應文比較麻煩,他既是利益衝突者又是政見不同者,與保皇派還沒什麼人情往來。而刑部在這次舉子殺人事件中充當的角色很微妙,好像起了主導作用。所以暫且不去爭取,靜觀其變吧。

通政使劉宗周是山陰人,也屬於南直隸集團。而且他是理學大家,既與東林學派不睦,也看不上李贄的泰州學派。為人非常講究禮法,還強調以仁治國,與新政格格不入,很難說服,同樣暫時放棄。

左都御史許弘綱是浙江東陽人,官宦世家出身,曾是浙黨,官聲不錯,敢於直諫,對自身要求比較嚴格。不過私德好並不意味著就是個好官,屁股決定腦袋這種習慣後世有古代也有。

他的出身和成長環境,註定了要以維護家族和階級利益為重,越是豪門望族越難以擺脫。這時候優點反倒成為了制約其變通和把眼光放長遠的束縛,想說服難度太大。

最後還剩下個大理寺卿高攀龍,他本是東林首腦,信仰和意志都很堅定,即便東林集團垮臺了依舊不變如初,堅持觀點。

當初讓他擔此重任是想制約其它派系,免得又出來個一枝獨秀的。幾年下來效果很明顯,可副作用也挺大。

這傢伙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抱著固有的觀念死活不肯改變,始終認為推行新政弊大於利。雖不曾刻意作對,卻也沒少添麻煩。

問題是他把本職工作乾的挺好,官聲與日俱增,除了死扣律法經常找麻煩之外還真找不出什麼紕漏。以莫須有的罪名挖坑害人吧,又不是洪濤所願,說服?算了吧,他愛站哪邊站哪邊,隨意了。

(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