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樁買賣。雖說他家手段低劣,我自有方法對付。然此事卻有些蹊蹺,為兄叫人打聽,雖說張家也有阻礙別家買賣土地房屋,卻是對你我兩家關注過甚。連為兄經營數月的酒庫撲賣一事,本已有八九分把握。張家竟然託人給縣衙招呼,半路出手,要將我擠出去。為兄甚是不解,那張家之勢,竟是與我有甚糾葛一般,卻不知為何?”
守惟一聽,插嘴道:“莫非因上次客華居之事,因我等與趙兄一處,那張家郎君便遷怒與我等?”
守平苦笑道:“不獨客華居一事,另有一樁官司呢!”
明達兄弟詫異,守平便將兩樁事一一敘來,只隱了容娘。
守惟一聽,詫異道:“此等大事,為何我不曾聽說?”
守平指了指正房,做了個噤聲手勢。守惟明白,定是不曾告知家中長輩。
明達稍加思索,便問明遠見解。明遠也不推辭,直言道:“若是從處事上來看,張家極有可能因此記恨,且做了好些功課,才有近日之舉。”
七斤聽了許久,腦中晃過張炳才的模樣,不單他行事囂張,且那兩個小廝……
“難怪,近日我出門,總覺得門口有人徘徊。正是那張郎小廝,幾回見到他在巷口張望,鬼鬼祟祟。我當是毛賊探路,還跟管事說,要提防小賊惦記,原來是在打探。”七斤恍然大悟。
明達聽了斷言道:“這便有九成是要報復的意思了。”
守平很是憤憤不平:“報復?明明是他數次挑事,又乖張暴戾,無理糾纏!”
守惟連連稱是。
明達沉吟道:“張家行事陰沉,商場上素來便有強蠻之名,自以為攀了吳尚書這棵大樹,不顧商規,在臨安便不受商戶歡迎。這張大戶是張家哪一房?”他偏了頭問明遠。
明遠似乎對張家甚是瞭解,張口便答:“此間張大戶乃臨安張家七房,其母為張老太爺的小婦。因其人平庸,不善理事,且喜爭鬥,被其兄弟排擠,尋了個錯處打發了一筆錢,才來到清平縣。在城中有茶樓一座,當鋪一家,綢緞鋪一家。他家的宅院是原錢大戶所有,濟王府原看了去,但嫌地方偏了些,被張大戶兩千餘貫買下,實付一千五百貫。錢大戶屢次索要,均被拖延。他家在臨縣有田產……”
明遠款款而談,竟似自家家事一般熟稔。守平守惟兩個看得目瞪口呆,心中自嘆弗如。
明達揮了揮手,打斷明遠的話。“既是如此,那張家如何能忍下心中之氣,默默籌劃?這可不是平庸之人所為?”
明遠笑了一笑,再次朗朗而談:“張家大郎所得罪之人,七郎之友,趙郎乃濟王三子,人稱小郡王。想必張家知道厲害,不敢明地裡報復。況七郎府上不凡,他一介商戶又能如何?”
待明遠說完,便見守惟嘴巴微張,神情僵硬,似是不可置信。連守平也張大了眼睛,直直地看著自己。
明遠停了停,看向明達,明達笑著搖了搖頭,他方才明白原因。
“原來兩位不知趙郎的身份!”
守惟結結巴巴道:“他一…一個郡王,為…為何來…清平縣?”
守平也巴巴地看著明遠。
“小郡王乃濟王最為心疼的幼子,平素好武,善交朋友。至於為甚來了清平縣,倒是尚未探明。”
“難怪平日見他,總覺他不是常人,原來是郡王!”守平呵呵笑著,很為自己交了個郡王朋友而高興。
明達卻是個務實之人。“所以那張家只在背後使些詭計,這倒也不怕,邪不壓正,總有法子可想。”
他轉而道:“如今你我親戚,我也不隱瞞。我本待撲買到酒庫經營,在城北建新酒庫,建各式房廊,或賃或賣。如今雖張家插手,為兄計劃不變。七郎若相信為兄,諸事可找明遠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