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部分 (2 / 4)

一條成功之路就是修內。至於修外,手上有和籌碼之後,是要投機,賭搏還是其它什麼,這都是成功修外的選擇。但在獲取能力的過程中,無論哪一個環節都需要“意志”——鋼鐵般的意志!

第二章第七節補遺:意志可以讓個體強大,團結可以讓群體強大。會師的結果則是——誕生優秀的民族!

7。 勤于思考

太老生了,雖然實踐高於理論,但理論也指導實踐。如果意志是做的話,那麼思考就是讓你更好的做。高下立判了。而且我可是講過的,智慧來源於思考。腦袋是人最有利有力的武器,棄之不用,實在可惜。對於這一點,我實在沒有好說的呢。判斷與推演,該用的時候不要吝嗇。

8。 奉獻精神

這一條放在這裡很怪異,因為我在前面花了大篇幅講人為什麼本性是自私的,索取是本性,現實是殘酷的,好像與我講的矛盾,實際上一點也不矛盾,這裡不是老生常談,這一條是我研究人本性在偶然中得出的,因為害怕失去,必然期望得到,這一原則的出發點就是人的這個期望,既然渴望,於是乾脆滿足這種期望!因為自私,所以我們必然受制於無私,那麼‘奉獻’不管從道德,良心,倫理,還是法律,甚至是個人利益與成就來講,都是可以被推崇與接受的,比如,你現在手頭很緊,有一個朋友二話不說,給了你一筆錢,且不說錢多錢少,僅這一行為,你會不會感激倍至?如果會,那麼當你有一天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而這個朋友又有困難,你會不會拔刀相助?可以站到‘捐錢的人’與‘受錢的人’的角度看,這個行為都是雙贏的。相反,同樣是自私的社會,假如又產生這樣的一種情況,你有難的時候沒有人幫,等你挺過難關的時候,你也不幫別人,各人自掃門前雪。這兩種根於‘自私’本性的情況,你更願意哪一種?顯然是第一種。(這就是我後文分析的‘因自私而自私’與‘因自私而無私’)我很早就發現,無私的行為比自私的行為更容易積累資源!(好像與一位前輩的觀點相左,他說:“無私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完全無利可圖!”不過區別在我這裡的無私指的是行為,他指的是無私的心)。假如,我正在傳播我的思想;我的方法,我的書,我要讓你贊同我,一種方法,我告訴你,我這個書是怎麼怎麼樣的,我的人是怎麼怎麼樣的,我的經歷的怎麼怎麼樣的,我的想法是怎麼怎麼樣的,於是這本書是怎麼來的。這是自私。另一種方法,我問你,你的想法是怎麼怎麼樣的,你的經歷是怎麼怎麼樣的,你的疑惑是怎麼怎麼樣的,我的想法我的書可以怎麼怎麼樣的來幫助你!這是無私。哪一種容易讓人接受?明顯是第二種,再,比如銷售,我講,這個東西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優越,這是自私。我再講,你有什麼需求,你有什麼樣的顧慮,我的產品能為你提供什麼!這是無私。哪一種方法容易接受?(銷售的例子舉得有點多,因為我為了這本書,專門去做了兩年銷售,練看人的技巧)……類似的例子生活中很多,所以我們做事的原則是:要‘提供著’做事,要‘奉獻著’做事,要‘為他人’的角度去做事。你的本性是索取,你的本性是擁有,那麼就要‘提供著的索取’,‘奉獻著的擁有’。‘以舍之名行取之實’不僅是成功的原則,而且是做事的原則,甚至可以上升到做人的原則。同時,奉獻是有兩種的,一種,是投資類奉獻,帶有目的的去幫助別人,一種是無私類奉獻,不帶目的,不帶私心,只求心安的去幫助別人。比如,社會上曾經討論過的,撿了錢包要不要索要酬金。要,這就是投資類奉獻;不要,這就是無私類奉獻。當年爭得不可開交,實際上就是大家沒有把這個界限搞清,不管是要不要酬勞,這個行為都應該是受到肯定的,只是不要酬勞更應該肯定而已。再比如,我前邊講的,這個幫助我們的朋友,如果他是看我有前途,打著用錢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