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部分 (4 / 4)

地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命運。

元武十七年,當朝英宗皇帝生了一場重病,為祈上早日康復,改年號為永康。

永康元年,這位性情多疑的皇帝夢見一群小人在跳舞,認為有人“蠱道祝詛”,命大理寺卿文復允徹查此事,於是動搖整個東庭皇朝的“巫蠱之亂”開始了。

文復允在京城鬧出幾宗大案的“巫蠱之術”之後,英宗對自己的判斷更加深信不疑,示意文復允在宮中各處掘蠱,最後竟然在鳳藻宮中亦掘出桐木做的人偶,英宗盛怒之下,不問清紅皂白地絞殺連皇后,並連夜將國丈,左相連如海被投入大理寺,連如海在大理寺自殺,太子泊涉嫌蠱亂,被英宗幽禁在芳容殿,而連皇后正是原青江正房連夫人的親姐姐。

永康元年冬十二月一日,連如海的死對頭,張貴妃的父親,川雍候張世顯也乘機聯合朝中反連氏的勢力,聯名上書逼宮,力主廢太子泊為庶人,立張貴妃之子槐安王煦為新太子,而早已病入膏肓的英宗急怒攻心,限入深度昏迷,藥石惘然。張世顯為掩人耳目,提前選秀,兵部尚書原青江冷靜如常,表面上幫著張世顯打壓連氏家族,暗中卻命附馬都尉原非清調動北營原軍偷偷南下,於十二月十二日混入秀女護騎;由司馬門進入昭明宮,一舉擊退張世顯所控制的禁軍,絞殺張貴妃,釋放太子泊。

原尚書同日以彌留中的皇帝傳旨詔告天下,川雍候張世顯,大理寺卿文復允,禁軍統領張禹,貴妃張氏以巫蠱構陷皇后,謀毒太子,謀為大逆,又欲使女侍醫淳于越進藥殺皇帝,欲危宗廟,逆亂不道,所有參與巫蠱之亂的人都誅滅九族,腰斬於市。

張貴妃貶為庶人,賜白綾三尺,槐安王煦貶為庶人,賜鴆酒厚葬於東陵。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東庭孝文帝,英宗駕崩,享年四十四歲,舉國服喪,太子泊年僅二十歲繼承大統,史稱孝元皇帝,廟號熹宗,改年號為永業。

永業元年,新帝下詔追封連皇后諡號賢孝端文皇后,兵部尚書原青江平定叛亂有功,升左相國,加授安國候,原連氏封為安國夫人,附馬都尉原非清拜忠顯王,直等國喪一過新帝便迎取原氏長房裡原氏非煙為皇后,一時間原氏榮寵無以復加。

在這場史稱“司馬門之變”或“雙十二之變”的事件中,我家錦繡和宋明磊立了大功,因為他們是第一批衝入司馬門,血染皇宮的原氏子弟兵,錦繡及時生擒了欲從皇宮秘道溜走的張貴妃,宋明磊及時誅殺了欲鴆殺太子的宮人,解救了早已嚇得痴痴呆呆的太子泊。

同年,西北部邊界的突厥終於吞併了他的百年鄰居柔然,認為東庭皇朝內亂之際,必定無暇顧及西北邊陲,於十月入侵東庭,沒想到在河朔地區遭遇到自原青江退居朝野以來最猛烈的阻擊,五萬大?敗於僅有八千兵力的東庭守軍,其時守城的將領正是東庭史上最年青的武狀元,僅從五品的飛騎尉于飛燕,他以不要命的打法,身中數箭,血染戰袍,依然身先士卒,單人獨騎闖入敵營,俘谷混王,率東庭軍斬敵首一萬九千餘人,還追擊突厥軍五百里之外,奪回了水草肥美的河朔地區,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

一時間,朝野鬨動,河朔大捷一掃巫蠱之亂,司馬兵兵變以來人心不寧之風,于飛燕的大名在民間流傳,人人都說于飛燕乃是關老爺再世,忠肝義膽,勇毅絕倫,這一支由飛燕統領的一萬原家精軍又在民間被稱作“燕子軍”,在西北部大草原上縱橫馳騁,神出鬼沒,成了抗擊外侮的象徵,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而現實中的于飛燕卻在來信中告訴我他之所以大敗突厥是急著想回來和我們過年休假,以免攪得他過不好這個年。我們四人看得瞠目結舌,但他在信中卻特特地謝了我和宋明磊兩個人,因為于飛燕對突厥的突裘戰法,正是我們二個合作的戰策中建議他可仿西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