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核武 日本> 第34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4部分 (2 / 5)

內部推動此事。其實在帝國內廷發表這一通報之前,帝國就已經同亞盟的主要成員國達成一致,而帝國在西伯利亞和中亞的軍事部署也同時展開。

這場戰爭是在中蘇第二次秘密會談結束後才開始籌備的,完全啟動籌備工作還是在1940年的7月份,但在此之前,帝國實際上為了這場戰爭已經準備了二十年之久。

這樣的基礎使得帝國可以在很短時間裡就做好出兵蘇聯的準備工作,帝國在亞盟理事會內部推動軍事行動的決議案透過之時,全國已經開始再次大規模的全面動員,從中部地區抽調的22個陸軍師都在一個月內如期抵達西伯利亞軍區和中亞,使得帝國在西伯利亞和中亞的陸軍駐軍規模達到27個裝甲旅、14個坦克師和30個機械化步兵師的規模,空軍也將在兩個月內達到1。3萬架作戰飛機的規模。

人們以為這場戰爭的緣由是蘇聯不同意讓哈薩克獨立,實際上顯然不是這樣,蘇聯同意,但不是帝國所強調的那種無條件獨立,而帝國也從未真正要求蘇聯無條件的讓哈薩克獨立。

在中蘇的多輪密談中,蘇聯最初不同意讓哈薩克地區獨立,同時要求中國繼續供應戰略物資和軍事裝備,轉讓軍事技術,因為蘇聯認為自己在幫助中國抵禦納粹德國,結果談判破裂。

隨後,蘇聯開始同意哈薩克地區獨立,作為交換條件,中國必須滿足蘇聯所要求得到的軍事、技術和物資援助,談判繼續破裂,實質上,中國並不是否決給予蘇聯足夠的支援,而是要求得到更多的領土轉讓,這是蘇聯完全不能接受的條件。

……

事態發展的非常迅速,快到了讓德國和蘇聯都來不及做出反應的程度。

1940年9月15日,在陳嘉佑中將代表帝國內廷發表通報之後的第10天,亞盟理事會在北京透過代表投票決議,於這一日成立亞盟北方聯軍,委任陸軍上將趙庭柱為亞洲同盟北方自由聯軍總司令官,授權北方聯軍總司令部解放哈薩克地區。

在此期間,德國納粹黨辦公廳秘書長馬丁。鮑爾曼以元首特使的身份緊急秘密訪華,就中國出兵蘇聯的底線進行交涉,德國對此是非常矛盾的,既歡迎中國出兵,又擔心中國迅速佔領蘇聯東部地區,竊取了本該屬於納粹德國的領土。

在正式出兵之前,帝國仍然派遣內廷總長陳嘉佑中將同馬丁。鮑爾曼會晤,鄭重承諾帝國的目標只是解放哈薩克,同時保證亞盟成員國不再受蘇維埃主義侵蝕。

與此同時,蘇聯也匆忙再次表達願意同亞盟就哈薩克獨立做出協商的意願,但在這一時期,蘇聯傳到帝國的所有訊息都不過是一張廢紙,根本無人問津。

帝國也可以說是盲目相信武力,問題是帝國確實擁有解決一切問題的武力,帝國的野心也絕不只是哈薩克這麼簡單,蘇聯本身是非常清楚的。帝國的目標徹底將蘇聯一切為二,將蘇聯徹底驅逐出亞洲的版圖。

在亞盟理事會內部透過表決,並授予北方聯軍一切軍事權力後。事態的發展就徹底不再受到政治力量的束縛。

……

鄂木斯克。

帝國西北之城。

在帝國的版圖上,它被明確的標註為一個軍事要塞之城,整個城市都像是一個規模空前的帝國要塞,陳其採在1933年視察鄂木斯克時曾經如此評價這座城市——即便沒有軍隊。它也可以抵禦一百萬的陸軍。

這就是鄂木斯克的價值。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鄂木斯克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地道的中國城市,當地的俄裔居民如今只佔本地居民總數的1/7。大部分的居民是從山西和陝西遷移來的新住戶。

鄂木斯克有一定儲量規模的石油,但是開採量並不大,因為處於中蘇交界的區域,本地商貿和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