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大英帝國可以維持這個體系,而問題恰恰就在於中國。
英國該何去何從?
對張伯倫首相的綏靖主義的不滿情緒充斥在矛盾的英國世界裡,人們在下院罷免了張伯倫,推出了新的戰時內閣。溫斯頓。丘吉爾成為戰時聯合內閣的新首相,他既要面對中蘇德戰爭的威脅,也要面對大規模而普遍的殖民地起義,同時也要面對同亞盟及中國爆發戰爭的極大的可能性。
丘吉爾首相上臺之後,他派遣外務大臣哈利法克斯爵士再次訪華,還是決定同中國談判,但顧維鈞為哈利法克斯爵士安排的是一次同亞盟理事會的直接談判。
對比年紀相當的丘吉爾首相,顧維鈞顯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牌資深首相,他還是堅持自己的外務政策,在亞洲殖民地問題上絕對不當前鋒,而是將亞盟推到這個議題的前面,讓英國外務大臣哈利法克斯爵士直接面對十幾個亞盟成員國外長的憤怒和咆哮。
一直到1941年的3月份,中英兩國就還處於這種極其危險的狀況中,似乎可能達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協約,也有更大的可能直接爆發一場世界霸主之間的大規模戰爭。
整個世界在這個月裡顯得特別危險,距離世界大戰只有最後一步之遙,而美國和法國都積極參與協調,試圖說服英國和丘吉爾首相接受亞盟的要求,允許巴基斯坦地區及其他亞洲國家自治。
美國和法國同樣清楚自己在亞洲的殖民地也不安全,菲律賓和越南的獨立可能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但對美國和法國而言,這個損失不大,也不值得他們同亞盟這麼龐大的軍事同盟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
相反,假如美國和法國加入到支援英國的陣營中,一起對亞盟開戰以維護自己在亞洲的利益,那就會非常糟糕了,因為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中國肯定會大規模的直接動用核武器。
人類的歷史在很多時候還是很幸運的,美國和法國並沒有支援英國,特別是法國,它實際上已經撤離亞洲很長一段時間了,如果當年中國主要提出交易的籌碼,法國完全會將越南的宗主權也轉讓給中國。
退一萬步說,以中法長達三十年的特殊盟友關係,以及英法在非洲和歐洲事務上的競爭性,法國怎麼也不可能支援英國。
所以說,人類真的很幸運。
不幸的是中英這場戰爭終究還是爆發了,雖然這個規模並不是最初擔心的那麼大。
……
1941年的3月25日,在帝國國防軍陸續佔領了九州島、四國島和下關地區後,作為中日戰爭的最後之戰,帝國東北國防軍和中央海軍航母聯合艦隊在日本石川縣發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石川登陸戰。
按照東北國防軍指揮總部的規劃,此次登陸戰成功後,東北國防軍主力部隊將會不惜一切代價佔領長野縣,為進攻東京做好最後的準備。
帝國國防軍不會考慮分兵進攻名古屋,而是直接佔領長野,奪取東京平原地區,從根本上消滅日本的抵抗意志。
隨著國際局勢的日益複雜,帝國必須儘快結束中日戰爭。這也就意味著宋彪皇帝基本放棄了對日本使用核武器的機會。
遵循宋彪皇帝的聖諭,東北國防軍需在1941年12月之前結束中日戰爭,迫使日本放棄天皇制度。以及北海道、千島群島、庫頁島、對馬島、琉球群島、硫磺群島及其他太平洋島嶼的所有權,此外,中日需簽訂和平條約,日本軍隊將嚴格受到限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東北國防軍將能得到一切所需要的物資和各種條件。
於此同期,1941年3月27日,在東北國防軍發動的石川登陸戰成功後。衛立煌指揮北方聯軍對蘇聯烏拉爾方面軍實施最後的全面進攻。
羅科索夫斯基的烏拉爾方面軍主要駐守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