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再補補。”
諸工匠們有些相互指責的意思,這一切都歸於他們太傾向於精益求精。
其實這在趙弘潤看來根本不算事:以目前他們大魏的工藝,造出這種足可以沿用千年的蠟燭工藝,漏幾滴蠟燭油算得上什麼大事?
諸工匠們睜大眼睛等著,等著鐵模內的蠟燭油冷卻下來。
期間,由於等地心中焦急,不少工匠們提出了改良這座模具的主意。
“就這麼等燭油冷卻凝固,實在太慢了,叫人等地心焦。……你們說,要是咱們在鐵模下方,再打一個水槽,兩頭可灌水、出水,用水來降溫,怎麼樣?”
“這個辦法好,不過得保證鐵模內那些凹槽內的蠟燭油不會流入水槽裡去……”
“那得看劉三哥了……”
“都說了不關我事,是鐵模的事!”
趙弘潤在旁笑呵呵地瞧著眾工匠們在那吵吵嚷嚷。可在心中,他卻不由地再次驚歎。
古代工匠的智慧,著實不可小覷,哪怕他還未提出利用水來快速降低鐵模內蠟燭油的溫度,使其快速凝結,這些可敬的工匠們。自己就已經想到了。
“記上那些位工匠們的名字,回頭給他們增發獎勵,他們的創意,本王採用了。”趙弘潤小聲對局丞王甫言道。
唉!肅王殿下又要撒錢了……
王甫無聲地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大概等了小半個時辰左右,蠟燭油冷卻凝固,這時,幾名冶造局的工匠鑽到鐵模下方,用肩膀扛著推板。向上一推,頓時間,鐵模的凹槽內,一排十支、一列十支總共一百支蠟燭,齊刷刷地被推了出來,整整齊齊地呈現在諸人眼前。
望著這一幕在場諸多工匠們感動地無以復加。
他們成功了!
他們成功了!
“喔喔喔!”
多達兩百餘人的工匠們,忘乎所以地放聲吶喊著,嚇得冶造局的局丞王甫連忙喝止。
開玩笑!
要知道此時大梁城寂靜一片。許多人尚在睡夢中,他們這一嗓子。還不得將居住在附近的人給嚇醒了?
攪人清夢,這可是相當遭人嫌的啊!
好在那些工匠們立馬也意識到了,撓撓頭相互取笑著對方的失態。
而隨後,工匠們將那一支支成型的蠟燭取出來,之後,一部分的人繼續針對這座模具進行改良。希望能加上能使蠟燭油快速冷卻凝固的水槽創意,而另外一部分的人,則開始往那些蠟燭裡塞燭芯。
這些蠟燭,因為早就預留有放置燭芯的空餘,因此。工匠用趙弘潤所提出的新式燭芯沾了些溫度並不高的燭油,很輕鬆地便將燭芯塞入了蠟燭內。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嚴謹的燭芯標準,那些按照規格生產的燭芯,不大不小,正好填滿那些蠟燭內部的中空。
“成功了!”
當一名工匠點燃第一支成功製造的蠟燭時,在場所有工匠們又一次歡呼起來。
而這回,局丞王甫也懶得去阻止了,因為他知道,這幫人太興奮了。
當日,留在幾名工匠仔細地記錄鐵模與木架、水槽的規格標準,其餘人,包括趙弘潤在內,都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去歇息了。
在此之後,又過了九日,冶造局進一步精進鑄造鐵模的工藝,再次熔造出九座鐵模,並且這總共十座鐵模,皆加上了可快速使燭油冷卻凝固的水槽。
不得不說,再加上了水槽的創意後,用這種新式蠟燭工藝製造蠟燭的速度,單位產量遠遠將以往的舊辦法拋在後頭。
對此,冶造局的郎官荀歆計算過:十座模具同時開始加工,可同期生產足足一千支蠟燭,至於耗時,只要燭油的溫度控制得當,一批蠟燭的製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