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部分 (3 / 5)

!”

人們往往在失去之後才意識到曾經擁有的可貴。

讓我們大家共同發出一聲呼喊:“健康真好!”有病的,使自己健康起來;沒病的,永遠健康幸福!

進入21世紀之後,人們對未來充滿憧憬,紛紛對未來的百年盛景描繪著、猜測著。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先生,有過一段精彩的語錄:“我們現代是一個什麼時代,從不同的角度看,有很多提法,現在是後工業時代、資訊時代、全球化時代、網際網路時代。我再加一句:21世紀是長壽時代。”

隨著整個世界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醫療水平急速提高,在沒有特殊災難發生的情況下,安南先生所預測的“長壽時代”應該是不錯的。

在文明社會里,差不多所有的人都祈盼長壽,每個家庭都把長壽老者作為家庭的驕傲,每個民族都把人均壽齡的增長作為民族素質提高的重要指數。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光榮傳統,已經成為社會美德!僅漢字中“壽”字的寫法就有百種之多!

但是,人們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一個要害問題:假若老人長壽卻並不健康,抑或健康卻並不幸福,那麼,“長壽”對於個人來說豈不成了“遭罪”?對於家庭來說,豈不成為“累贅”?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尤其在進入老齡化的今天,豈不成為社會前進的“羈絆”?

我們祝福老人“長壽”,指的就是“健康長壽”,實質是“幸福健康長壽”。

老人要健康長壽,中年人要健康拼搏,青少年要健康成長,無疑,每一個人都需要“健康”。有了健康,才會有其他的名譽、地位、財富之說,人的價值才可以無限大;失去了健康,其他的一切便都毫無意義了。

人們在用這樣的話說服自己,也反覆用同樣的話勸勉朋友。一個簡單的比喻便說明了一個深奧的哲理,沒有人對這種說法提出疑義,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可惜的是,這個真理往往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閒聊時的慨嘆,一旦投入到忙碌的現實生活中,便統統拋諸腦後了。

在我年輕的時候,剛剛走出學校的大門,在邊疆地區的土炕上,與當地的幹部、與廣大貧下中農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讀著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感人肺腑的事蹟,動情地聲淚俱下。一名平凡的、非凡的英雄形象,高高地矗立在我的面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幾十年來,焦裕祿同志親民、忠誠、剛毅的品格,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真可謂“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

“焦裕祿,好人啊!”我對這名好人的崇敬是永恆的。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對他的“怨”也逐漸加深:千不該,萬不該,你不該如此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為什麼非要抱病堅持工作?

當一場大火燒起來的時候,當一次大水肆虐的時候,當一場戰鬥搏殺的時候,當一次礦難搶救的時候,往往都有英雄獻身,突發事件激起他們體內不可控制的潛能,最後長眠於自己堅守的崗位上……如同我們的聖母女媧,為著補天而氣血耗盡、身心交瘁,倒下的身軀化作山巒,其臂高舉,仍作補天之狀。

而改變蘭考的窮苦面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設若焦裕祿同志不要把革命當作“拼命”,在發現自己患病之後,能珍惜自己的健康,將工作安排給他的戰友,安心治療等待康復,然後再重返崗位,不僅是他個人的幸福,簡直是蘭考之幸、河南之幸、民族之幸!

那些憂國憂民、殫思竭慮、無私奉獻的人們,請聽我說,健康真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的民族在經受了一次“文化大革命”之後,從噩夢中醒來,政治的春天來到了,科學的春天也到了!我們這些戴著紅領巾和團徽長大的中年知識分子,報國有門,全然煥發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