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部分 (3 / 5)

一弄,使眾人一見張愛玲,會覺得加倍的美。

席間,張愛玲給人的印象是不甚健談,說話語調很輕,語速極慢,一個字一個字地吐出來,聽的人須全神貫注。

張愛玲非常敏感、羞怯。席間,吃飯和回答旁人的話,佔據了她的全部精神。據麥卡錫講,任何一個場合,若超過5個人,張愛玲便會感到不安,手足無措。不過,那天座中一共12個人,張愛玲倒還沒有被嚇壞的樣子。

張愛玲坐在白先勇旁邊,一件紫色衣服就搭在椅背上。白先勇原以為她是上海人,說話會帶有上海口音,卻不想,她說的是標準的“國語”,帶著淺淺的京腔,有時也講英語。

張愛玲對王禎和說:“真喜歡你寫的老房子,讀的時候感覺就好像自己住在裡邊一樣。”

王禎和不遑多想,當下就和張愛玲商定,第二天就陪張愛玲去他花蓮的老家住幾天,實際體驗一下老房子。

當天,他就給家裡寫了一封信告之此事,用“限時專送”特快專遞。寄走,又向學校請了一個星期的假。

飯後,陳若曦陪張愛玲上街去買一塊衣料,準備送給王禎和的母親作見面禮。

坐在三輪車上,張愛玲望著臺北的街頭,感慨良多:“好幾年了,臺北一直給我不同的印象。到過臺北的朋友回到美國,便描繪臺北的樣子給我看,每一次都不一樣。這一次,我自己看了,覺得全同他們的不一樣,太不一樣了,我看著竟覺得自己忙不過來!”

離開酒席,張愛玲的話多了起來,顯得很健談。兩人談了一些純屬女人的話題,比如老式的髮髻、香港的旗袍、女人的腰肢等等。陳若曦覺得,她很欣賞中國女人的美,關於服飾、髮式、衣料與色彩的見解,也都很獨到。 。 想看書來

匆匆踏上陌生的“故土”(4)

與張愛玲短短半日的相處,令陳若曦半個世紀後仍不能忘懷,她後來是這樣描述張愛玲的:“她是個極不拘小節的女子,有人認為是迷糊,我想她完全是豪邁、率性、超越繁文縟節,最具赤子之心。……這真是我見到的最可愛的女人;雖然同我以前想象的不一樣,卻絲毫不曾令我失望。”見陳若曦《張愛玲一瞥》。

王禎和當時在臺大外文系念二年級。短篇小說《鬼?北風?人》,是他在大一時寫的處女作,首發在1961年2月《現代文學》上。他的小說絕大多數以鄉土人物為題材,但卻大量使用了意識流等現代主義手法。

王禎和的父母都受過日式教育,父親早逝,他與寡母相依為命,歷盡艱辛,所以他的小說多半都有自傳性質,以小人物為主角,用喜劇的手法來寫底層人的卑微與無助。

此外,他在語言上也獨樹一幟。李歐梵曾說:“王禎和的敘事語言,卻不盡是臺灣口語,內中夾雜了不少獨創的句法;有些是文言,有些是鄉俗俚語,甚至間或也有一兩句西化語法。”見《中西文學的徊想》。

王禎和對張愛玲崇拜至極,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自己心中的偶像交往,令他大喜過望。

第二天,他就陪張愛玲來到了花蓮。

家裡在收到他發來的快信後,早已做好了準備,灑掃庭除,恭迎貴客。

王家就在花蓮縣城的中山路,是一座地道的臺式老宅,庭院深闊,頗有古風。張愛玲的住處,就安排在一樓一個帶榻榻米的房間裡。

王禎和的母親知道張愛玲是看了《鬼?北風?人》而來,便把小說中提到的各式點心、小吃都做了出來,讓愛玲一飽口福。

張愛玲見此,大為感動。

她在港大的後期學過日語,與王禎和的母親交談時,也間雜著說一點日語。老太太告訴愛玲,王禎和的乾姐姐就要出嫁離開家了。張愛玲就說:“那你會比較寂寞。”

這“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