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當我查閱這塊土地的歷史資料時發現:這裡的湖、蕩、漾或還有叫“塘”或“兜”與“灣”的地方,其實可不是一般的隨便叫法而已,它蘊含了吳江深刻的歷史和文化,這歷史和文化就是曾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輝煌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吳越篇章!
蘇州的吳江,就在我手中的這張地圖之上,那繁星般的蕩、漾、湖、灣便是吳江的特有風貌。吳江地處古時的吳頭越尾,即當年的吳國之東南之首,越國的西北之尾,它是吳越兩國相嵌而不可分離之地段,是吳越文化交融的水域之地。古來相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裡的人則必然會加上一句:“蘇杭之間是吳江。”吳江確實在蘇州與杭州之間,這既表明了吳江在蘇杭兩地間的地理位置,更表明了吳江所具有的獨特人文環境位置:蘇、杭兩天堂無論如何是有別的,而吳江乃兩天堂之間,它融合的是兩地文化、兩地富庶,兩地之所有長處。是水的柔性,是湖的盪漾,是田園風光的旖旎,是小橋流水的風情,是岸柳青垂下的鳥歌在這兩個天堂間的交匯與組合……這就是吳江人所期待的。其實歷史上吳江人一直在做這樣的功德千秋的大業。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21章吳江的金木水火土(2)
吳江雖無江,但吳江人創造的歷史足可以在中華五千年民族史上獨佔篇章,這篇章無疑是最閃閃發光而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再一次拿起吳江地圖時,又有一種特別的激動,那就是吳江的一個個閃動著燦爛而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的地名:
從最北端的同裡、松陵、八坼、北厙等名鎮,到屯南、屯北、大勝、長勝、莘西、莘南、城司、田厙、合心、誠心、同心、長安等皆有古時軍隊紮營定邦色彩的地名;再往靠近太湖沿岸向下看去,便是菀平、橫扇、平望、梅堰、震澤、盛澤等重鎮,這之間諸如四都、七都、八都、萬心、人福、勝天、聖塘、北旺、眾安及桃源、銅鑼等充滿澤國求安與人心所向的福祉性質的地名和吳越時代留下的曾經顯赫一時的城池,令人不能不浮想聯翩。古時蘇州為吳,而吳江是吳文化和吳國的發源地與中心地,所以無論是歷史印記還是吳文化的流傳承接,是蘇州古城之外的任何地方都無法與吳江相比的。除費孝通外,吳江還是近代革命鬥士陳去病和柳亞子的故鄉。
這就是吳江。
吳江境內沒有山,這裡除了水,還是水,甚至連一個兩三米高的土墩都沒有,故曰“澤國”。
大自然在此將吳地的鐘靈毓秀之氣都給予了水……“境內湖面佔了絕大多數,總計約267平方公里,其中50畝以上的湖塘有351個,江蘇全省列入保護的湖泊有137個,吳江就佔了56個!”吳江人自豪地告訴我這個數字,同時向我介紹吳江的許多地名是因水而得的,或者與水相關,“像震澤、盛澤就不用說了,即使如平望、橫扇等,也都是與水相關。平望就是一望與天平之水的景象所引申出的名字,橫扇則是那裡有湖如一把橫面之扇,梅堰也因那裡有一個斷水隔湖的堰壩……”
關於水,每個吳江人都能如數家珍。吳江之水確也可牽引情思,入詩入畫——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這是晉人張翰所作的《思吳江歌》。
吳江到底有多美,只有在你身臨其境,只有在你對那繁星般的蕩、漾、兜、灣的一個個湖塘有所觸控,對那些帶著春秋戰國的煙塵與吳越爭戰中留下的一個個地名的熟識後才可能真正地知曉。
關於吳江,古今詩人有千詩萬賦的詠吟,但我以為即使如此,它們也只是對吳江這片古老而嶄新的澤國之鄉的粗淺理解。
吳江風韻是吳地古歌新曲中最有特色的一個重要篇章,她代表著姑蘇的昨天和今天,當然也昭示著蘇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