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
已然照見法性了嗎?”
廣願跪坐在蘇午對面,小心翼翼地出聲問道。
他的疑問其實有刺探蘇午修為之嫌,
若是蘇午對他之所問不悅,那他就要吃不了兜著走——可他偏偏又好奇得很,一時未忍住,就把心中困惑問了出來。
話說出口,又連忙想要補救:“弟子無心刺探尊者修為,只是內心求知若渴,弟子逾矩了,
尊者不必回答弟子之問……”
話剛說過,
蘇午就搖了搖頭,靜靜地看了看廣願,才出聲道:“如非你方才所言,我卻也不能立地頓悟。
確實是心願盡矣,
照見了法性。”
見蘇午並未怪罪自己,廣願也放下心來,雙手合十,向蘇午躬身行禮道:“懇請尊者解惑,何能照見法性?”
“《金剛經》中,
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因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
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蘇午出聲說話,
竟真為廣願細細解釋了起來。
廣願亦知這般機會千載難逢,強壓下顫抖的心神,仔細聆聽蘇午教誨。
他更知道,對方願意將這般頓悟心得告訴自己,
其後必定跟著讓自己無法拒絕的要求。
但事已至此,他既把話問出口,也就有了答允蘇午要求的決意,
此後蘇午有什麼要求,
他都會,不惜性命去完成!
畢竟,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切眾生,本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如此,
如何降服其心?
何能照見法性?
只需放下而已。
放下我執,離一切相,即能照見法性。
這般道理,想來不必與你多說,你也明白。”蘇午慢聲說道,“可是,當我說放下的時候,
你內心必然已將它‘拿起’,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唯有‘如是觀’而已。
性理變化,應作尋常,
應如是觀!”
如是觀……
廣願聽得蘇午為自己講法開示,卻覺得蘇午每一言每一語裡都滿帶禪機,讓自己聽得雲山霧罩,
彷彿聽明白了什麼,
又好似什麼都未有聽明白。
他明白了照見法性,須要‘如是觀’。
所謂如是觀,在自身追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之時,便自行闡發。
那就是法性的光輝。
可是,自我雖偶能映亮法性光輝,
卻終究不得安住其心。
此後修行種種,便是‘作如是觀’,以‘如是’之法門來安住法性,使法性長在,方能恆久照見。
直至當下,
廣言才懂得,原來像尊者這樣突然地立地頓悟,背後亦有著雄厚的積累。
如不是遍覽經綸,飽讀典籍,
又如何能夠引經據典,從一句句佛偈中了悟法性?
正是這數不盡的經綸典籍,
鋪就了一道道階梯,使得尊者最終能踏上臺階頂端,叩開那扇頓悟的門戶!
廣願看管藏經樓已經十餘年,
當下面對蘇午的知識量,
卻也自慚不如。
他再度向蘇午叩首,出聲道:“多謝尊者為弟子講法開示,弟子受益良多,今後一定精研經綸,
以求照見自我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