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其他小說>愛在桃花源dj版> 第63章 本地土著出類拔萃 移民後裔人口繁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章 本地土著出類拔萃 移民後裔人口繁多 (1 / 4)

“我們村子被劃分為前後兩個社,這種劃分方式其實就是為了將大槐樹移民和本地原住民區分開來。

那些從大槐樹遷徙而來的人們居住在後社,那裡有堅固的村寨和寬闊的護村河環繞四周。由於他們是後來才到這裡定居的,所以只能分到一些相對貧瘠的土地來耕種。相比之下,本地的土著則住在前社,擁有更為肥沃富饒的土地資源,這些優質土地幾乎都被他們所佔據。也正因如此,無論是在解放前還是解放後,本地土著們的生活一直都比較富足。

在這個村裡,出類拔萃的人物往往都是出自於本地土族家庭。正因為這樣,大槐樹的移民們雖然人口眾多,他們感到非常自豪;然而,在我看來,他們的智商實在不高,可以說是相當愚笨。除了人數眾多這一點外,大多數人都只是從事著單純的農業勞作而已。

這究竟是為何呢?這個謎團一直縈繞在我心頭,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而關於大槐移民的歷史,在村譜中的記載更是令人震驚。據載,他們對劉福通發起的民族大起義心懷感激之情,原因竟然是漢人已經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

原來,當時的元政府實行著嚴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將人民劃分為四個等級,導致民族矛盾異常尖銳。蒙古人無需勞作便可肆意享用漢人和其他民族的全部財產,而漢人卻甚至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作為代稱。不僅如此,他們還被嚴禁持有鐵器,哪怕是一把菜刀,也必須由好幾戶人家共同使用。繁重的賦稅和徭役,再加上連年不斷的災荒,使得廣大百姓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

面對此種困境,元政府不但沒有采取措施緩解社會矛盾,反而企圖透過鎮壓手段來平息以漢族為主體的反元鬥爭。伯顏甚至放出狠話,要將張、王、劉、李、趙五個姓氏的漢人趕盡殺絕。這種極端行為無疑進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得社會動盪不安。

即使伯顏之侄脫脫當政,也對漢族充滿猜忌,在起義之初特地將相關卷宗的題目“謀反事”改為“河南漢人謀反事”,並以“漢賊大起”相稱,有識之士由此預判元朝必被推翻。

劉福通姓劉,乃是中國傳統五姓之一,但同時他也是被誅殺的物件。就在這個時候,黃河突發大水,災患嚴重,百姓們急需治理水患。於是乎,劉福通趁機發動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起義。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劉福通挺身而出、率眾起事,恐怕漢族的五姓將會慘遭滅絕。實際上,透過觀察小李莊、小張莊以及李橋村、郜莊村這些村落的名稱,便可窺見伯顏軍隊曾經對當地原住民展開過慘無人道的屠殺行徑。此外,在當地方言中流傳著一句俗語:“黃毛殺人八百萬,在劫難逃”。起初,人們自然而然地將這句話與黃巢聯絡起來,畢竟黃巢本身聲名狼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真正應該為此負責的人是伯顔。黃毛與黃巢一字之差,就荒謬百里。

經過深入研究村莊歷史,我終於揭開了元末大起義背後隱藏的真相,並深刻認識到劉福通領導的黃巾軍抗擊元朝統治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會出現大規模的移民現象呢?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戰爭頻仍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其二,則是以伯顏為首的守舊勢力對漢族五姓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致使華北平原地區的人口驟減。

還有當時的太湖流域地區,人口眾多且密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為何不將這些人遷往別處呢?原因就在於江浙一帶有許多人擔任官職,他們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相比之下,山西大槐樹地區的移民則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並無太多發言權。因此,最終決定只能讓移民們從山西出發。

至於沿海一帶嘛,則只能寄希望於向海外拓展了。\"高峰感慨地說道。

這時,海珍插嘴道:\"聽那些移民所言,透過觀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