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部分 (3 / 5)

州人以其特有的聰明和智慧,再一次用建造古典園林的技巧,勾畫出現代經濟的新版圖。

這一蘇州新版圖在2004年、2005年全面形成。

2001年,蘇州入選當年“全國十大最具活力城市”之首並獲得唯一的年度大獎。到這一年年底,蘇州市區的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公共綠化地達8�6平方米。古城區內的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處小遊園。全市建成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9個縣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和5個縣級以上森林公園。受保護地區佔全市面積的10%,整個蘇州市的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7�4分,在全國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蘇州老百姓的眼裡是另一種發展的新景象:樓房改成了小別墅、小莊園,河水開始能見底,魚兒又在水面上嬉戲,白鷺飛滿了湖塘……

第22章金太倉之光(19)

那一年,美國《新聞週刊》刊發一篇文章,推介了世界上9個被認為是資訊時代重要的新興科技城市。它們分別是美國的奧克蘭、奧馬哈、塔爾薩、漢茨維爾、阿克倫,巴西的大坎皮納,西班牙的巴塞羅納和中國的蘇州與法國的藍色海岸。無獨有偶,其後不久的《紐約時報》也評出世界最具競爭力和最佳投資的10大城市,蘇州也赫然在列。

海外眾多媒體此時都把蘇州評價為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的第一名。

到了2005年的蘇州更了不得:全市生產總值等於1982年時的全國總量。這一年生產總值統計一出,使得蘇州在全國大中城市的排名一下從第七位躍升為第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全國第六名躍升為全國第二名(僅次於上海),農民純收入全國第一……

“蘇南模式”似乎仍未消溫,“蘇州現象”則又再次成為全國焦點,並引起世界矚目。

“蘇州發展好,應當率先在全國全面實現小康,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兩任總書記分別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向蘇州發出號令。

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同志得令後,兩年中為指導蘇州的“兩個率先”,光到崑山就跑了不下七次。“蘇州有這個能力和實力,應當負起這個使命!”李源潮每到一次蘇州,總要反覆強調這句話。

江蘇省委和李源潮是講實話、幹實事的,“兩個率先”到了他們手裡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硬邦邦的“4大類18項25個綜合指標”。其中第一大類就是經濟發展指標,它具體包括人均產值、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等幾項。“全面實現小康最核心的問題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必須以富民優先,以老百姓切身感受為依據,以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省委的檔案上這樣明確規定。李源潮說得更直白和堅決:“農民純收入不到8000元的,一票否決!”

崑山涇河村村民黃泉寶這方面體會最深切。2003年新年剛過,黃泉寶家裡來了一位貴客,他就是省委書記李源潮同志。那天李書記在老黃的引領下,樓上樓下、宅前宅後走了好一陣。然後李書記與他促膝傾談,問老黃到底感受到多少“小康水平”。老黃便像與自家兄弟聊家常一樣,跟省委書記談了自己的感受,比如感覺“收入還少了一點”,“鄉村道路還不夠好”,“尤其是樹少了一點”……李源潮聽得認真,頻頻點頭,並不時在小本本上記下老黃的話。三年後的2006年2月10日,黃泉寶又在自己家接待了李源潮書記。這回李書記見面就認真地問:“你認為現在的生活算不算小康?樹是不是比3年前多了?”黃泉寶沒有想到李書記會把自己3年前“聊家常”的話記得這麼清,便連連點頭道:“收入高了,樹更多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真正可以稱小康了!”隨後他扳著手指跟李書記說:我家開了一個包裝用品公司,年收入10萬元左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