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來做。
首先是製作米粉。
清水浸泡好的大米磨成細細的米漿,曬乾後再搓成粉團,在籠屜中蒸熟後,用壓餄餎面的器具將米粉團壓成圓條的米粉即可。
壓成的米粉可直接燙煮食用,也可如粉條一般完全晾曬乾燥後長期儲存。
夏明月保留了一部分新鮮的,也晾曬了一部分,好方便以後想吃的時候可隨時取來吃。
其次是製作滷水。
這是米粉好吃的關鍵,同時因為各處口味的不同在製作過程中有細微的差別。
夏明月憑藉記憶,用的是前世她曾經嘗試過的一種滷水做法,以雞架來熬煮,放生薑、花椒、呼叫、八角、茴香、草果、丁香、甘草等數種調味料及中草藥,大火煮好,小火慢熬上一個時辰,再用紗布過濾掉滷水中的全部料渣,只留下乾淨的滷水,方便使用。
第三步是製作滷菜。
滷菜是拌米粉中的配菜,也是提味增香,將米粉的滋味提升一整個層次的關鍵,而滷菜的形式也各種各樣,不盡相同,但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鍋燒肉。
選取新鮮的豬頭肉,經過滷煮熟透入味後,再放入油鍋中炸,直炸的豬頭肉表面起泡後撈出切成薄片,鋪在米粉碗中即可。
三個關鍵的步驟,一樣都不能少,且每一樣皆要認真對待,不能出紕漏。
夏明月是憑藉記憶而做,因而製作過程並沒有那般順利。
不是製作米粉過程中粉團中的水比例把握不好,做出來的米粉不夠筋道,便是這滷水的味道嚐起來不大對,又或者是這鍋燒肉做出來的滋味不夠完美……
狀況頻出,讓夏明月有些懊惱,同時卻也是激發了她的挑戰欲。
我就不信了,那般多難做的吃食、事情皆是都做了出來,這米粉竟是做不出來了不成?
於是,在又歷經了三四日的嘗試之後,夏明月終於做出來了令她滿意的桂林米粉。
米粉筋道滑爽,滷水香氣撲鼻,滋味醇厚,鍋燒肉真正是外焦裡嫩,香濃無比,拌米粉時,再加上些許香菜末、炸好的花生碎,醃製的榨菜絲……
“呲溜”一口,豐富美妙的滋味在口中蔓延,不停地衝擊著口腔中的每一處,即便是嚥到腹中,美味仍舊停留在齒頰之間,妙不可言。
“這米粉,可真好吃!”
:()邊關小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