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2部分 (1 / 5)

南宮將軍,聽罷道:“公子進寶,代父贖罪,非有謀逆,如何竟險遭殺害?如此不論情法,故當無道以正天下,此亦萬民之心也。”

文王道:“卿只執一時之見,此是我子自取其死,孤臨行曾對諸子文武有言:孤演先天數,算有七年之災,切不可以一卒前來問安。等七年災滿,自然榮歸。

邑考不遵父訓,自恃驕拗,執忠孝之大節,不知從權,又失打聽,不知時務進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執,不順天時,以致險遭殺身之禍。

孤今奉公守法,不妄為,不悖德,以盡臣節。任天子肆行狂悖,天下諸侯自有公論。何必二卿首為亂階,自恃強梁,先取滅亡哉?

古語有云:‘五倫之中,惟有君親恩最重。百行之本,當存忠孝義為先。’

孤既歸國,當以教化民行風俗為先,民豐物阜為要務,如此百姓自受安康,孤與卿等共享太平,耳不聞兵戈之聲,眼不見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馬之勞,心不懸勝敗之擾。但願三軍,身無披甲冑之苦,民不受驚慌之災,即此是福,即此是樂,又何必勞民傷財,糜爛其民,然後以為功哉!”

文王此話說的正大光明,殿下大臣也聽得極為感動,都叩首道:“文王仁慈,以仁孝治天下。”

文王見臣子信服,便道:“孤王如今自思西北正南當造一臺,名曰:‘靈臺。’,以觀災難和星圖,但恐上木之工,非諸侯所宜,勞傷百姓,於心不忍。”

散宜生奏道:“大王造此靈臺,既為觀災祥星圖而設,乃為西土之民,非為遊觀之樂,何為勞民哉?

況主公仁愛,功及昆蟲草木,百姓無不感激涕零。若大王下詔,萬民自然樂從,大王加以工錢,不白白耗用民力,任民自便,不去強他,更是為百姓增加收入,卻是大功一件,何談叨擾萬民?”

文王大喜:“大夫此言方合孤意。”隨出示張掛各門。

西歧百姓聞聽文王要建觀天“靈臺”,又給工錢,無不欣喜文王之德,不多時,便召齊了民工。

散宜生上報文王后,文王遂選一良辰幾日,開始破土興工,建造靈臺。

正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座間移。又道是行見落花紅滿地,雲時黃菊綻東籬。造靈臺不滿旬月,管工官來報工完。文王大喜,隨同文武官員排鑾輿出城郭,行至靈臺,觀看雕樑畫棟,臺閣巍峨,真一大觀也。

臺高二丈,勢按三寸;上分八卦合陰陽,下屬九宮定龍虎。四角有四柱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前後配君臣之義,周圍有風雲之氣。

此臺上合天心,下合地戶,中合人意。上合天心,應四時;下合地戶,屬五行;中合意,風調雨順。文王有德,使萬民而增輝;聖人治世,感百事而無逆。靈臺從此文王基,驗照災祥扶帝主,正是治國江山茂,今日靈臺勝鹿臺。

話說文王隨同兩班文武上得靈臺,四面一觀,文王默言不語。時有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靈臺工完,大王為何不悅?”

文王道:“非是不悅,此臺雖好,臺下欠一池沼,以應水火既濟,配合陰陽之意。孤欲再開池沼,又恐勞傷民力,故此鬱郁耳。”

宜生啟道:“靈臺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況於臺下一沼,其功甚易。”

宜生忙傳王旨:“臺下再開一池沼,以應水火既濟之意。”說言未了,只見眾民大呼曰:“小小池沼,有何難成?又勞聖慮。”

眾人隨將帶來鍬鋤一時挑挖,內出一付枯骨,眾人四下紛紛停下鋤頭觀看。文王在臺上見眾人拋棄枯骨,道:“眾民拋棄何物?”

左右啟奏道:“此地掘起一副人骨,眾人故加拋擲。”

文王即傳旨道:“命眾人將枯骨取來,放在一處,用匣盛之,埋於高阜之地。豈有因孤開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