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表示同意:“我們的假期快要結束了,接下來你有什麼計劃嗎?”
楊濤思考片刻後回答道:“明天,我們先從大驛村出發,然後沿著公路一直走,途徑西湖村時可以稍作停留做個訪問,接著再去楊香村看看,最後在曹瑾園林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大驛,西湖竟然是濟源的古村落啊!那楊香又是個什麼樣的古村落呢?我怎麼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呀?”海珍滿臉疑惑地問道。
一旁的楊濤笑著解釋說:“楊香可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哦!她打虎救父的故事那可是廣為流傳啊!而後來的楊香村,就是這個感人故事的發源地啦。”
聽到這裡,海珍頓時來了興趣,她立刻拿出手機在百度上搜尋起來。很快,關於大驛村名字的相關資訊就展現在了眼前:
大驛村的村(居)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元朝時,官府曾在此設立驛站,供過往的官府人員休息或換馬之用。三十里為一小驛,九十里為一大驛,而該村距洛陽正好九十里,是一大驛,村即以此得名。二是此地是豫北平原通往山西的官道驛站,從懷慶府北行,凡過往客人,到此都要歇腳,因而這裡建了不少飯鋪、車馬店及雜貨店。據老一輩人口傳,這裡最興盛時常住人口和過往客人有三四千人。因該驛站規模大,人們就稱其為大驛。後來,驛站廢置,形成村落,就以大驛為村名。
大驛村位於濟源市城區西南方,東臨屯軍,西臨南姚、長泉,南與西留養地頭相連,北與甘河、西馬蓬接壤。大驛行政村(居)委員會轄大驛、周莊、楊莊、耿莊、段莊等5個自然村,大驛村(居)全域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2公里,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基本農田148公頃。
《白蛇傳》的雛形是在唐朝後期,法海原名裴文德,是宰相裴休的兒子。他是為了替當時的太子出家修行的。濟源當時有個湖,名叫西湖,面積很大,但是很荒涼,湖東一橋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形成斷橋。西湖由由珠、龍二河和南、北兩條漭河匯聚而成的。民間把“漭”說成是“蟒”。由此看來在濟源人心目中已將漭河認作是一條大蟒。故事中所說的白蛇、青蛇實際上就是兩條漭蛇的化身。
西湖村東邊有“橋頭村”,是古時斷橋的橋頭遺址。在距西湖不遠處有一村莊,叫做許村,乃許姓人家居住的村莊,也就是許仙的故居。西湖南邊不遠處有一座“金山寺”,始建於唐之前,多次被淹,多次重建。濟源有愚公移山的大山,有適合修仙的地方,杭州沒有吧。裴休的墓在裴村和休昌兩村,濟源縣誌有載。可見,《白蛇傳》的雛形是在河南而非杭州西湖。
唐朝是佛教入我中國的黃金時期,說得難聽一些,其實就是佛教在中國搶奪道教的地盤,道教於是編出了白蛇、青蛇是修道而成,最終被佛家強行收了,說法海(也就是說佛教)不分青紅皂白一味的抹殺,最後連皇帝都開恩了。宣揚道教,不論你是什麼物種,只要內心向善,潛心修煉,終有一日便可得道,即使你不想做神仙,你也可以有一份美麗的生活。
故事越傳越久,濟源的西湖幹了,鎮江有金山寺,杭州西湖邊上有雷峰塔,故事就一點一點被轉移過去了。
在沁陽市區西南1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楊香的村莊。一提起這個村名,人們便想起了楊香打虎救父的故事。
後楊香村因我國古代《二十四孝》中“扼虎救父”的故事而得名。晉朝時,14歲的楊香隨父親在田間幹活,忽然躥出一隻老虎,一口咬住楊香的父親。情急之下,手無寸鐵的楊香一心只想著父親的安危,她跳上前去,用一雙小手卡住老虎的脖子,死也不鬆開。老虎無法呼吸,終於癱倒在地,楊香的父親得救了。據1937年版《沁陽縣誌》記載:“晉孝女楊香墓,在城西南楊香村。”
“明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