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都是優秀的,但是並不是說這類學生在各個科目上都有天賦,付出的努力都一樣,只是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得學習、取長補短,漸漸得好的學科更好,差一點的學科也比一般學生好。
而對於偏科生來說呢,這類學生學習大多數遵從自己的興趣來,喜歡英語,英語這科目就學得好,喜歡數學,數學這科目就學得好,喜歡語文,語文這科目就學得好,對於不喜歡的科目,他們不會花多大精力去學習。
勤奮而聰明的偏科生會花點精力在差的科目上,至少把成績維持在及格和中等水平線,而懶惰的偏科生,他們寧願把學習精力全花在喜歡的科目上,對於不喜歡的科目完全是放任自流的學習態度,這類科目的成績完全依託於他們的臨場發揮和運氣。
雖然現代教育主旨是培養綜合型人才,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偏科生也能撐起一片天。
“三錢”之一的錢偉長,在其19歲那年以歷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來還不到100分的成績考進清華大學。九·一八”事變後,錢偉長放棄進文學系和歷史系,物理考試只有5分的他,卻選擇學習物理(ps1),“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我只相信勤奮,只要刻苦鑽研,一定會取得好成績。”最終錢偉長成長為一代科學巨擘。
文學家、作家、翻譯家錢鍾書先生也是一位典型的偏科生。錢鍾書出生於書香世家,尤其擅長於國文、英文,考入清華的時候英文更是滿分,但是數學僅得15分。
當然自己是無法與這兩位偉大人物相提並論的,但是前世的自己也和他們一樣是偏科生,這道理是一樣的,偏科的自己並非一無是處。
高中時代的自己,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習成績都挺差,英語成績也就一般水平,當時的教數學的班主任曾經當面批評自己的學習態度,責問自己說,你學習態度很有問題,這樣下去,你“3+1”的“1”還能選擇什麼,以後能不能上個好點的大專都成問題。(ps2)
當時,自己年少不懂事,語氣很衝地回答,我選歷史。用現在的網路語言形容就是,後來的發展讓那班主任都“震精”了。憑藉對歷史的興趣和天賦,自己在歷史班混得出類拔萃,被班裡人稱為歷史天才。
現代應試教育制度環境下的大學制度,真的會讓人很無語。
錢偉長考入清華的那個時代,大學是可以考進之後,再有較長時間進行考慮並選擇專業的。
而我們現在都是被填鴨式教育,高中學習很累很辛苦,大量的作業,學校和老師給我們灌輸終極目標——考進大學,至於專業的問題只有到了高考前夕填志願的時候,稍微給你講一講!
如果家長文化水平高、社會閱歷多、社會關係多,那還能教我們選擇適合的專業和學校;如果家長只是農民、普通工廠工人,沒有對高考和大學相關專業有一定的認知,再加上如果學校和老師對我們學生這方面不認真負責的話,那我們學生只能稀裡糊塗的填志願了。
結果很多學生都是稀裡糊塗的考進了大學,而只有少數學生對自己的院系專業有一定認知,更少數學生對未來發展有所規劃,很多學生們進專業前跟本不瞭解這個專業是什麼、未來發展怎麼樣,進了大學之後才發現被坑了,畢業進入社會後才發現不只是被坑,而是被坑慘了。
對於勤奮的學生來說,被坑就被坑了,我照樣認真學習出人頭地;而對於偏科生們中的懶傢伙們來說,被坑了,專業不喜歡怎麼辦,涼拌,大學就是玩兒,以後再找份好點的工作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