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東軍幾個高層在路線上又產生了分歧,陳秀巖認為:
“綏東草創,每一分鐘都寶貴之極,所以貴在速度,選擇走海路可節省大量的時間,並且能省卻諸多迎來送往的環節。”
而尹呈輔則對海路有著深深的不信任感,反駁道:“海路不可知的因素太多,況且綏東軍剛剛和日本**戰一場,焉知他們不會趁機報復?我堅決反對走海路。”
兩個人爭的面紅耳赤,李振清仍舊是目不斜視,一言不發。吳孝良等兩個人吵的差不多了,乾咳一聲,示意他們可以罷兵休戰,說道:“慎重起見,還是走陸路的好,由中東路,直奔濱江,再由濱江乘南滿鐵路南下,到奉天。”
李振清此時開口支援吳孝良的意見:“我同意維中的意見,如此一來,穩妥之外,還可以順便路過穆稜,修文兄為新一任穆稜鎮守使,將來可是掌控著,整個綏東的西大門,這個位置乃重中之重,必須先掌握在手中。”
陳秀巖則大笑三聲,滿不在乎的道:“壽亭兄未免多慮,取得一個小小的穆稜又有何難?況且我還是中央政府親自任命的堂堂穆稜鎮守使,誰敢奈我何?”
李振清點頭不再開口,吳孝良則接過話頭:“修文兄此言差矣,你認為我為何要顛顛的敢去奉天見張雨亭?還不是為了就目前的態勢達成諒解。張雨亭控制吉林省已成定局,咱們從他口中奪下一塊肥肉,難道還能指望人家拱手相送嗎?”
陳秀巖雖是紈絝子弟出身,平日裡行事作風頗為浮誇,但卻是內明之人,事理一點就透,立刻明白了此行包括穆稜都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好,我與維中兄同赴奉天,倒要會一會這些老粗們。”東北張作霖一系人馬,綠林出身,老粗形象已經在外界根深蒂固,乃至於人們聽到東北出身的軍閥,必然聯想到膀大腰圓,頭腦簡單的東北大漢形象。其實不然,張作霖本人,雖然綠林出身,卻是極為注重個人儀態禮節的,絕不會出現影視劇中誇張的粗鄙行為,並且其北人南相,眉清目秀,在年輕時也稱得上是風度翩翩的豪傑之士。
不僅張作霖,包括吳孝良都是北人南相,但在湖南時,還是留下了不少笑話,第四混成旅獨霸長沙,其東北籍貫導致民間對其傳言頗為誇張,什麼眼如銅鈴,耳如蒲扇等等,甚至起了止小兒夜啼的作用。
此番會議,確定了行程,隨員,以及出發日期,便是五天之後的六月十七日正式起行。
北京,段祺瑞雖然已經卸任總理,但是仍任著參戰督辦一職,掌握著北洋政府實權,徐世昌如馮國璋一般成了督辦大人的印把子,國務總理則由前內務總長錢能訓出任,徐樹錚由此也從段祺瑞的身邊,從大秘一躍而成中華民國陸軍部的總長。
徐樹錚雖然就任陸軍總長一職,但仍舊隨時跟在段督辦的左右出謀劃策,一點沒有陸軍總長的架勢。
“這個吳維中,也長了心眼,他要去見張作霖,怕我誤會,還特意發來電報解釋一通。”
段祺瑞仍舊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埋頭案牘,邊批閱檔案,邊回道:“這麼多人在他背後下絆子,撩陰腿,再不長進就得被人活吞了。”
徐樹錚笑道:“芝公之意,是支援他去見張雨亭嘍?”
“他孤懸國外,背靠張雨亭,與其結盟是必然選擇,我不支援,他便不去了嗎?”段祺瑞聲音依舊是那麼冷,說出的話甚至有些刻薄。
徐樹錚又繼續說道:“芝公支援就好,綏東苦寒之地,苦了這些一心報國的熱血青年了,可惜上次陸軍部派發的物資,半路還被孟恩遠劫走,最後又便宜了那幾個軍閥。”
“又錚,如果你是想給他們軍援,就此打住吧。南方戰事,吃緊已經挪不出一分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