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90部分 (2 / 5)

在座的都是朝廷重臣,基本上都能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這其實是一個典故,說的是在春秋之時,衛國孫氏和寧氏兩大族專政,衛君形同傀儡,沒有實權。衛定公臨死,讓孔成子和甯惠子立子為太子。

衛定公死後,太子繼位為獻公。

獻公在位時,與貴族大臣關係矛盾重重,有次孫文子和甯惠子去參加獻公的宴會,結果去了後從早晨等到晚上,都沒受到召見。後來聽說,獻公打鳥去了。

兩人很生氣,去找獻公理論,結果獻給還穿著獵裝接見二人,這在當時是十分無禮的舉動。二人憤怒之下,最後決定推翻獻公。

孫文子舉兵叛亂,獻公逃到齊國。國人另立國君,大權落到寧氏手裡。

獻公逃亡在外,想要回國,便派人與國內當政的甯惠子寧喜商量。

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政由寧氏,祭則寡人”的話來。

把政權交出,只承擔祭祀。這實際上,就相當於只當個無權的國君,位尊而無權。

寧氏一開始不肯答應,但最後被說服,終於迎獻公回國。

堂堂大唐天子,此時當著滿朝重臣的面,說出這麼一句話,這話裡的意思,讓眾臣臉上火辣辣的。

可雖然如此,卻沒有人退讓。

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如今有這機會,誰會放棄呢。

連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重臣,都認為大唐這麼大,皇帝管好中原就好了,至於四邊之地,那些蠻荒苦寒之地,就交給封臣諸侯們吧。

當然,為了表彰獎勵諸侯們用心守衛邊疆,當然得給出一些好處。

褚遂良提出王爵和公爵侯爵的封地稱國,伯子男皆稱為領。王國、公國、侯國,以及伯爵領、子爵領等。

貴族們的爵號,以後也以封地名字加封。

比如張超為趙王,是親王爵,他封地呂宋、渤泥等,那麼以後他要麼叫呂宋王,要麼叫渤泥王,叫趙王就不合適了。呂宋國王張超,流球國公張,木鹿郡王蘇定方,碎葉郡王房玄齡。

不再以過去古國名為作封號,而以實際封地做封號。

古國名古郡名古縣名,只做虛封爵位封號。

分封建國,以後就代代相傳了。

封國是大唐的分封之國,但有相對的獨立性。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諸侯是天子的封臣,但各諸侯國內諸侯們分封的騎士,就不再是皇帝的封臣了。

當然,也沒有那麼的獨立。

各諸侯國得使用大唐朝廷的律法、稅法,擁有兵員也不得超過朝廷規定的爵位擁兵之額。諸侯之兵不得私自越界,對外開戰,必須由朝廷同意。

諸侯屬於自治領,沒有立法權和外交權、開戰權。但有行政權、司法權、徵稅權和擁兵權。

但封地確確實實,就成了諸侯的私人財產,封地上的一切,都屬於諸侯所有,除了人口。封地裡的人口,是不限流通的。

諸侯權益提高,但沒說就分裂出去。

大唐依然是統一的,統一的文化、語言、貨幣、律法、稅法等等。

張超這個時候提出加大諸侯領地權,選擇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太上皇被朝廷放逐去美洲,皇帝權威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朝廷軍隊剛經行整編,皇帝還沒能控制軍隊,而諸侯手裡又還有著強大的領主武裝。

在這種時候,剛繼位不過半年的皇帝,根本還沒有抓到帝國的實權。張超這時提出給諸侯們更多權力,承乾要反對,也無能為力。

最關鍵的還是那些實力強大的諸侯貴族們的態度,特別是這些爵位高實力強,又在朝中擔任要職的這些大貴族。

他們只要跟張超站到一邊,那皇帝連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