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武俠歷史的動漫> 第27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1部分 (2 / 5)

悉尼賽後恩特揚巴仍堅持訓練、比賽,2004年他又參加了雅典奧運,結果只以2小時23秒26列第53名。對於一位奧運賽場的四朝元老、36歲的老將,人們還能再多要求什麼呢?何況他的馬拉松歷史不過只有短短的幾年。

樹挪死,人挪活,如果安哥拉的訓練條件和教練水平更高一些,能早些發現中長跑的“落後分子”恩特揚巴其實是一流的長跑苗子,恩特揚巴就不至於直到身體巔峰狀態已過,才自己悟出道理,不至於剛剛窺得運動生涯的曙光,就已不得不滿懷遺憾地謝幕了。

………【美國的新股緣何“不稀罕”】………

在中國,一級市場一向享有“常勝不敗”的美譽,上市公司可以得到幾十倍的市盈率溢價發行,圈到大筆資金,而機構則可倚仗資金的底氣將大多數籌碼捲入自己囊中,再以高出發行價很多(一倍甚至幾倍也並不罕見)的價格拋向二級市場,如果有機會就炮製題材,一路拉高,否則也能順勢出手,落袋為安。因此別說是行情高漲時,就是近來市道低迷,新股上市也一樣穩賺不賠。

可是在美國,新股卻顯得十分“不稀罕”:比如去年2月14…4月14日兩個月間,美國共發行了27只股票,其中18只首日收盤上漲,但漲幅最大的也不超過30%,最小的僅0。12%,而且居然有9只股票發行首日就跌破了發行價。要知道,當時正是美國股市一路熱漲,疊創歷史新高的大牛市,如此價位,說是新股價如土,那是半點也不誇張的。

美國新股緣何“不稀罕”?

首先是他們的新股發行有講究。

美國股票通常採用競價發行的方法,大多數用所謂“美國式競價”,即上市公司並不限定每股價格,監管部門也不硬性規定溢價幅度,而只是規定發行總股數,並在規定的招股日進行競價招股,符合資質的投資者都可自由競購,招股日截止後,按照“從高價到低價”的原則,將報價最高的申購作為有效申購,其餘原款退還。由於這種申購方式下,報價高得離譜者會自動以所定高價吃進股票,代價會非常高,因此競購者往往十分謹慎,不會輕易哄抬發行價,各主力機構甚至會相互默契,刻意聯手壓低發行價,以確保自己的利益;有時上市公司會選用“荷蘭式競購”,即同樣不規定溢價幅度而只規定發行總股數,但招股日截止後選擇最低的一個報價作為發行價,而高於此價格申購者同樣會預設以發行價買進,多餘款項退回,這種方式顯然更無法產生高溢價。不難看出,不論“美國式”或“荷蘭式”,都不可能出現中國一級市場動輒數十倍市盈率的高溢價發行。

其次,他們上市容易退市也容易,股票稀罕不起來。

如果是美國本土企業在美國上市,門檻看上去並不高,尤其是中小板市場,甚至賬面虧損的企業只要財務手續齊全,競價發行成功,都可以上市交易;但進來容易,出去也一樣不難:在美國,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下六個條件之一就必須退市:股東少於600個,持有100股以上的股東少於400個;社會公眾持有股票少於20萬股,或其總值少於100萬美元;過去的5年經營虧損;總資產少於400萬美元且過去4年每年虧損;總資產少於200萬美元且過去2年每年虧損;連續5年不分紅利。由於“出去不難”,因此美國人手裡捏著的任何一種股票都是“不保險”的,不但有可能跌,而且有可能變得一錢不值;由於宣判一隻股票“死刑”的所有標準都圍繞著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圍繞著股票的市盈率和價值,績優則價優,績差則不惟價差,且隨時可能“翻船”,這就迫使得機構不敢惡炒沒有業績支撐的莊股,一般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也更趨理性。不僅如此,美國嚴格的財務制度,也迫使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不敢在業績上作假,否則將收到嚴厲處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