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部分 (1 / 4)

人生的失意莫過於從高處墜落下來,例如經歷重重磨難,做到宰相卻一天內被罷免,中了五百萬大獎卻因為不小心弄壞彩票而落空。管仲現在面對的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意,從九重天之上一下子摔到了黑暗的地府。這種墜落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是整個齊國政府,是他的政策導致了這種悲劇,是他把整個齊國政府舉到半空中,眾人正在凝望著天際的雲彩,以為可以自豪地昇天的時候,由於他的失誤,掉了下來,摔得遍體鱗傷。而這遍體鱗傷的代價就是上千齊國軍人的死亡和整個中原局勢的失控、崩潰。

這個時候的管仲很迷茫,他不是神仙,是人,是人就有一時解不開的問題。如果簡單地讀史料上幾句冷血的記載,這個時候根本連管仲的影子都找不到,又怎麼能體會到當時他的失落和政局的緊張。

失落的時候,人往往會做出兩種選擇。一種是失神地往房樑上扔一根繩子,踩在凳子上,雙腿一蹬,去也!一刻之痛了事!或者,望著滔滔江水,迎風站立一會,縱身一躍,進入長河歸大海,比踩凳子舒服多了。再怕痛,可以在出發前喝點酒壓壓。這是經不起打擊的那類人的選擇,他們的意志力自然是脆弱的。

另一種是藉著這種挫折的失落感使自己原本在高處過於興奮而昏昏的大腦冷靜下來,去思考,“果樹沒有種好,被蟲吃了”的問題在哪,什麼樣的害蟲,是農藥沒有作用,還是沒有及時噴。找到癥結,那麼明年就會是一場豐收,而不是選擇去把果樹砍掉,等著餓肚子。人有時候就需要這種失落來冷靜大腦,也只有這個時候,人才會寂靜地思考,丟掉自傲、浮躁。

也只有選擇後者的人才會在人生和歷史上深深地刻上記號,其餘的人只是一抹痕跡,水一衝,風一吹,就沒有了。

在這個時候,管仲寫了一張政府的公告,也算是政府的自責。他寫著寫著,淚水盈眶,滴在了絹帛上,化開一團微微透明的水花。

後世三國時期,諸葛孔明遭遇“馬謖失街亭”,也哭了,他是因為不忍心殺馬謖才哭的,但還是殺了,北伐失敗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候,他自請降職。但這個時候的管仲沒有提出降職,在政治上看,自請降職屬於一種逃避責任的行為,自請降職的意思是把錯誤和罪責透過一次貶官的處罰來洗清。

特別是作為政治的中心人物、支柱人物,更不能自請降職,因為自請降職就好像自己把房柱切了一截,等於推卸掉了支援房屋的責任,房屋就會倒塌,所以,中心人物是不可以自請降職的,除非決定選擇放棄整個“房子”,放棄自己的抱負。

那麼,三國裡的諸葛孔明為什麼自請降職呢?其實,管仲的失誤和諸葛孔明的失誤有所不同,管仲是對策的失誤,並不是個人私慾產生的失誤,是純政治性的。政治性的失誤就好像俗話說的“勝負乃兵家常事”,和每個人有缺點一樣,需要檢討,需要反省,需要改正,但不需要懲罰自己、打罵自己,因為這個東西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可是,諸葛孔明的失誤就有所不同,他明知道街亭干係重大,為什麼要用一個沒有打過什麼勝仗、沒有什麼經驗的馬謖,那是出於私心,有個人的私慾在裡面,所以,他在“失街亭斬馬謖”的時候,哭了,自請降職的時候提到了《春秋》,因為他明明讀過“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故事。

必須自我檢討

話說回來,雖然是戰略上的失策,但管仲不可能若無其事,更不可以去狡辯。現在實實在在發生了這種事情,不管是由什麼樣的小事情或者無辜的原因引發出來的,作為當事人都必須自我檢討。

在戰略中的反省,齊國只是吞併了那麼一個小國,就遭受到如此慘痛的代價,可想當時人們的本土意識還是很強的,也再次證明吞併天下在當時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就是人心,管仲真正看到,無論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