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還說,生前不論身後事,同樣的,身後不論其他;死都死了,還能知道什麼?要真有陰曹地府,窮點兒就窮點兒了,怕什麼。兒孫不孝,真因為錢才能拴住他們。等她死了也不會給她燒紙錢什麼的,這麼一通說,我反而想通了。」
「趁著我和你爸爸還能動,身子骨硬朗的時候多賺點,多攢點家底;讓你哥結婚了就分出去過,到時候也給他們買一套房子就是了,反正生意在你哥手裡,不怕他們餓死。」
這些話,不僅是鍾毓秀,連嚴如山和嚴國峰都聽的一愣一愣的;轉念一想也對,兒孫不孝順,還不如一個人清靜。
兒孫若是真孝順,老人單獨住也不會寂寞。
聊著聊著,說的越來越多,鍾母和鍾父很珍惜跟女兒相處的時間;他們之間見面的機會少,相處的時間更少,甚至說話都不多。正因如此,鍾家兩位老人更珍惜當下的時光。
「您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等你們動不了,我也會贍養你們;要是不想跟大哥住一起,我出錢給您們請個保姆照顧著。」她不想跟鍾家人有多親近,但,該為原主盡的孝道她不會逃避。
鍾父鍾母聽後,下意識去看嚴國峰爺孫倆,他們這閨女是個傻的;大刺刺說出口,嚴家人別有意見才好。
「我們不用你贍養,你過的好就成;我們還動得了,能賺錢,現在賺了錢存著當養老錢。」鍾父道:「以後你大哥,我們也不要求他多孝順,該怎麼贍養我們;有心就對我們好點兒,沒心就算了。」
靠兒孫不如靠自己,這話是一點沒錯。
鍾毓秀對此不予置評,「大哥給不給我不知道,我該給的都會給;給了你們就收著,也不要推辭,你們生我一場,雖然沒養在你們跟前,到底是你們的女兒。子女孝順的東西,你們往外推就是把孝心往外推了。」
「毓秀說的是,子女兒孫給的東西拿著就是,沒有父母哪兒有子女;毓秀有這份心,你們二位樂呵呵收下,毓秀就高興了。」嚴國峰開了口,鍾父鍾母卻傻了眼,嚴家人怎麼好像還挺支援閨女的?
嚴如山說道:「爸媽,毓秀孝順您二位,我沒意見;該孝順的孝順,以後我家三個小子長大了,也能孝順我跟毓秀,我們也會這麼做,該收的收,他們願意跟我們住就跟我們住,不願意出去住也成。雖說不在身邊,但,身為子女,該給的孝順一樣不能少。」
鍾父鍾母懵,他們家閨女嫁的人家也太開明瞭,人家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說的就是閨女到了婆家之後,約束多,該孝順的是公婆,許多人都不會讓兒媳婦回去孝順孃家爹媽。
他們家閨女的婆家不僅不是這樣,還特別開明;做事有一是一,家風正啊!
在嚴家吃了一頓飯,他們離開嚴家時,臉上的笑容都沒落下過;出了大院,鍾母還在跟鍾父說,「咱們家閨女好福氣啊!」
「也是閨女眼光好,挑選的婆家好;婆家富裕,辦事就大氣。」鍾父客觀道:「在鄉下地方有多少富裕人家的?養活一家子人已經很難了,閨女就是想孝順孃家爹媽也能力有限。」
這是事實。
在農村,好多人家也就能吃飽穿暖,跟後世的小康差的很遠。
鍾母點點頭,「還是閨女有心,要是沒心,說什麼都沒用的;毓秀的婆家可真是好人家,這些年她沒在我們身邊長大,這麼看著倒是好了。我們家沒有那份資本養好我家毓秀啊!她之前的養父家應該是費了不少心力的,我們來上京這麼久了也沒能去她養父家看看。」
「別說了,她養父家要真疼她,就不會讓她下鄉了;她的事情,咱們又不是沒聽說過,不過是更疼親生的罷了。毓秀不跟咱們提她養父一家,咱們也不要多事,一切按照閨女的心思走便是。」鍾父看的開,有些事情真不是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