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6部分 (4 / 4)

國海軍艦船經過發展,續航力橫向對比並不算差,但是考慮到德國海軍面臨的狀況,卻比其他國家都嚴峻。德國又不是英國或者法國,海外基地遍佈全球,想上哪加煤就上哪加煤。也不是義大利,安心守著地中海就足夠了。

有著海外殖民地,但殖民地數量又不能滿足海軍遠航需要的德國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大的代價來解決這個問題。

德國海軍得出的結論就是建造更多的輔助船隻來解決問題。讓帝國的輔助船隻部署在各個殖民地之間的航線上,這樣海軍的艦船就可以更方便獲得補給。而這些輔助船隻在戰時也可以打上中立國的旗號,從而隱蔽自己的目的。

但是這又成為了海軍造船計劃的一個額外的開銷,雖然是額外開銷,但是對約亨來說卻並非完全是弊端,如何從弊端中找出有利的一面才是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

如此良機怎能放過,約亨乾脆借題發揮,再次給德國人強塞新思路:“建造大量運煤船部署在航線上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當然鑑於我國的情況我承認這筆開銷的確有花的必要。但是我們能不能換一個思路。為什麼我們要建造大量輔助船隻部署在航線上,而不是用這筆錢來建造可以跟隨艦隊一起行動的輔助船?

當然,想要跟上艦隊一起行動意味著這些輔助船航速要求更高,價格自然也會上漲,但是我認為就算貴也不會比建造大量輔助船隻然後分散出去貴多少。而如果能跟隨艦隊一起行動,那麼我想在效率上也應該高過還要在某個地點進行會合然後才能進行補給的方式更高。”

“殿下您的想法的確很好,但是您應該知道,就算運煤船跟隨艦隊一起行動也並不能提高燃煤補給的效率,實際運用中的各種制約導致並不會比和部署在特定區域的運煤船會合後加煤有太大的區別。”提爾皮茨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

其實艦隊運煤船這個概念早已經不新鮮了,英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進行過嘗試。試圖採用索纜對艦船進行海上縱向補給。不過英國人在嘗試的時候發現,想要動過搖擺的索纜來運送燃煤這種固體燃料來裝滿一艘鐵甲艦那龐大的煤艙所消耗的時間簡直令人髮指,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不具備實戰價值。

有英國人嚐鮮在前。因此所有人都知道這玩意根本不靠譜,所以燃煤的補給依然是要透過碼頭或者靠幫的形式,在停泊狀態下完成,所以約亨的建議在提爾皮茨這樣的專業人士眼中不具備可行性。

這些約亨當然都清楚,他敢提出這樣的要求自然有方法應對:“這些我當然明白,燃煤的特性自然讓海上補給困難重重,不僅如此,燃煤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不同品質的燃煤的燃燒效率的區別對艦船的航速影響極大,而且燃煤的燃燒效率也很低。這也同樣限制了艦船的航速和航程。

燃煤的體積也同樣佔用了大量空間並且帶來了巨大的重量,而且燃燒不完全所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形成的滾滾濃煙也會成為測距儀絕好的參照物。而且燒煤導致我們的鍋爐還要經常性的清理煤渣。否則會進一步影響燃燒效率。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換一種燃料?”

“您的意思是?燃油?”提爾皮茨小心翼翼的問到。

“當然,燃油的燃燒效率遠高於燃煤,而且不會有滾滾濃煙,重量和空間上也比燃煤更有優勢,更重要的是燃油是流動的,我們的補給船隻需要同壓力泵給油艙加壓,然後就能輕鬆的將燃料輸送到需要進行補給的艦船裡去,這樣完全可以在航行途中進行補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