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指明方向。立黨為公,民本至上。
開拓創新,齊奔小康。中原崛起,爭先沁陽。
社會和諧,人民安詳。緬懷祖德,無上榮光。
瞻之在上,臨之在旁。敬禮奉祝,俎鬥磬香。
佑我蒸民,福祉永昌。尚饗!”
海珍看完炎帝祭文,說道:“大董寫的祭文好是好,不過現在很少用。”楊濤說道:“過去用的很多,特別是祭祖文,就用它。現在很少人會用四句詩寫。你會寫,就很不錯。”
海珍說:“我記得毛主席寫過此類文章,你覺得誰寫的好?”
楊濤想了一下,說道:“這很難比較啊,毛主席的文章有他獨特的風格和思想深度,但大董的祭文也很有韻味。”
海珍點點頭,又問:“那你知道毛主席寫的是哪篇嗎?”
楊濤用手機百度上搜了搜,他看到文章如下:”1937年4月5日,在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之際,為進一步營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聯合抗日的社會輿論,國共兩黨分別派出代表,共赴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舉行國共兩黨共同公祭黃帝陵儀式,這是國共兩黨自成立以來,首次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共同公祭中華民族祖先黃帝陵。
中國共產黨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國國民黨派出的公祭代表是張繼。兩黨公祭代表在公祭儀式上,分別宣讀兩黨的《祭黃帝陵文》,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系毛澤東親筆撰寫。
共同公祭黃帝陵幾個月後,中國共產黨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制定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日的正確路線。會議結束之日的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釋出命令,中國工農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釋出上述命令的當日,朱德、彭德懷、任弼時一行,從洛川縣出發前往黃陵縣拜謁了黃帝陵。
當朱德一行來到黃帝陵拜謁時,毛澤東親筆手書的《祭黃帝陵文》原稿,還原封不動地陳列在黃帝陵所在的軒轅廟內供案上。於是朱德一行一邊仔細閱讀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一邊品味領會祭文的深刻內容。任弼時認真品味領會祭文的深刻思想後,言簡意賅地指出:“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奔赴前線誓死抗日的‘出師表’。”如今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已刻寫成碑文,聳立在黃帝陵所在的軒轅廟內西側。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跎。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示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1937年3月清明節,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派代表共祭黃帝,當時中共代表林伯渠誦讀此文。
這篇“出師表”,採用傳統祭文撰寫形式,開頭說明致祭時間、致祭人、致祭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