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處理朝政卻喜歡木工。為了每天都能在後宮中專心做木工,明熹宗讓司禮秉筆太監魏忠賢替他處理奏章。魏忠賢藉機逐漸掌握了大權,開始在要處安插親信,結黨營私。魏忠賢當時一手遮天,每每出行,都有數萬餘人隨行。魏忠賢的親屬都被封官,甚至連嬰兒也被封為顯位。一些官員為了討好魏忠賢,稱他為“九千歲”,併為他建造祠堂。魏忠賢的行徑引起了東林黨人的不滿。公元1624年,東林黨領袖副都御史楊漣上書揭發魏忠賢有二十四條大罪。明熹宗見到奏章卻將楊漣斥責一番。次年,魏忠賢將東林黨定為逆黨大肆捕殺,並藉機打擊異己。公元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後將魏忠賢流放。魏忠賢在流放路上畏罪自殺。
崇禎長城空自毀
長城自毀:
袁崇煥字元素,是明朝末年的名將。明朝末年,女真人努爾哈赤在遼東建立了後金。努爾哈赤意圖入主中原,連年對明朝用兵。袁崇煥當時任遼東經略,他帶領明軍與後金軍作戰,打了很多勝仗。公元1626年,袁崇煥在寧遠用大炮將努爾哈赤轟成重傷。不久,努爾哈赤傷重死於瀋陽,其繼任者皇太極在與袁崇煥的戰鬥中連吃敗仗。皇太極無法戰勝袁崇煥,便命人在兩個被俘的太監面前假裝說袁崇煥已經投降了後金,又創造機會讓兩人逃走。兩名太監回到北京後,將所聞告之崇禎帝。崇禎帝信以為真,便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袁崇煥慘死後,皇太極在遼東再無對手,明軍連吃敗仗之後,被迫撤入山海關。相傳袁崇煥死後,有一名畲性義士偷回袁崇煥的頭顱埋在自家後院,並命家人歷代替其守墓。
闖王商洛礪鋒芒
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曾當過驛站的官吏,後來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稱“闖將”。後來高迎祥戰死,李自成成為了起義軍領袖,人們便管他叫“李闖王”。公元1637年,明朝大臣楊嗣昌調兵十萬,增餉二百八十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意圖限制起義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此舉在二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領劉宗敏等殘部十七人跑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重新積聚力量,訓練人馬。公元1639年,李自成帶領數千人馬從商洛山中殺出。五年後,李自成的軍隊發展到數十萬人。後來李自成帶兵攻破北京,迫使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在梅山自縊身亡。
史公揚州留忠名
揚州十日:
史可法字憲之,是明朝末年的名臣。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不久,在山海關被清軍戰敗。清朝揮師進軍中原,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權。公元1645年,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率軍南下。史可法此時正奉命鎮守揚州,被清朝豫親王多鐸所部圍困。多爾袞派人勸其投降,史可法寫了一封《復多爾袞書》堅決拒降。由於揚州軍民在史可法的率領下早有準備,清軍數次攻城都未有建樹。多鐸後來調來火炮,經過苦戰才佔領了揚州。史可法傷重被俘,在拒絕了多鐸的勸降後被殺害。多澤由於所部在攻陷揚州的過程中傷亡慘重,便下令在揚州屠城。這場屠殺持續十天,八十餘萬人遇害,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遺體後來不知下落,次年,史可法義子史德威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寧門外梅花嶺,後來文學家全祖望曾寫下《梅花嶺記》一文描述此事。
完淳不識承疇公
智羞洪承疇:
夏完淳字存古,是明朝末年的詩人。清朝入關之後,夏完淳積極參加抗清鬥爭。公元1647年,因名冊洩露,夏完淳被清朝抓捕,後來被押至南京。南京總督洪承疇親自升堂審問,想要讓夏完淳降清。洪承疇原是明朝官員,在遼東與清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