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副主任,並建議安徽省指定一位負責同志參加。
時隔三天,譚震林就簽發了*中央華東局以加急電報形式向*中央呈送的報告。報告中說:“新安江水力發電工程按一級開發需移民24萬至27萬人,這是一項重大的任務,雖然分期施工將可使移民工作有6年左右的時間去分批有計劃地進行,將可減少進行中的困難,但20多萬人的移民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工作。為責成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把一級開發的標高樹立起來,以便更周密實際地計算必須遷移的戶口人數,只有透過這種實際的計算,才能確有把握地肯定一級開發的移民方針。另就安徽佛子嶺水庫移民經驗看來,採取就地上山的辦法易為群眾接受,這主要是因為今天的山區收入比平原好,群眾願意移居山區。因此只要有一定的時間,開發山區生產是能解決群眾的經濟生活問題的。但同時必須估計到20多萬人上山決不是輕而易舉的工作,希望浙江、安徽省委立即組織力量,責成天目山區經濟開發委員會負責領導進行實地勘測,並根據勘測的結果制定移民計劃,以便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新安江水力發電工程按一級開發,浙江、安徽省委均同意,華東局亦基本同意,按一級開發,分期施工和以就地上山為主的移民方針等重大問題,則待中央決定。”
從華東局給中央的報告中可以看出,華東局對新安江的開發一是下定了決心,對機構、對工作都做出了部署,同意建立天目山區經濟開發工作委員會。二是希望國家水力發電局將華東水力發電局改為新安江水力發電工程管理局。同時,華東局也看到新安江水力發電工程,一級開發移民24萬至27萬人工作的艱鉅。如果都按華東局報告中算,6年時間去分批完成移民計劃,那新安江水庫的移民將會有條不紊地推進。譚震林是這樣想的,開始,華東局也是這樣做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3.蘇聯專家定壩址(1)
1955年10月7日,國家建設委員會下達《對新安江技術經濟報告的稽核意見》,批准了新安江水電站一級開發的方案。自譚震林1954年5月24日華東會議上拍板確定新安江實現一級開發到國家建委下達批准意見書的十六個半月中,浙江天目山區經濟開發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了新安江庫區移民安置的前期準備工作,水力發電建設總局設計處編寫了新安江流域規劃和技術經濟調查報告,就一級開發和在技術上的可能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做了比較充分的論證,並且提出了水電站的壩址和工程規模選擇的建議方案。
在新安江開發的論證史上,蘇聯專家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不能抹去,他們的功績在中國的水電史上應當記上一筆。
1952年,我國開發新安江的勘探人員只有五人,而且缺乏對大型水電站的勘探經驗。這時,蘇聯派來了一批地質水電專家,其中有參與號稱水電里程碑的第聶伯水電站建設的蘇聯地質專家卡伐裡列次,水文專家魯赤金。當時勘測設計的五人已進行了流域踏勘,並進行了糟探,認為壩址應該在羅桐埠。蘇聯專家卡伐裡列次卻認為,建設這樣大的水電站不能光踏勘地面,還需透過鑽探的方法,擴大勘探的範圍,以便相互比較。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新安江上的工程地質人員根據蘇聯水力發電工程地質勘探規範程式,組成了踏勘隊。有計劃、有步驟地從新安江上游,安徽境內至新安江的下游建德地區,開始了全面踏勘工作,找出了技術上最可靠、經濟上最合理的壩址建議方案。自卡伐裡列次、魯赤金等專家到新安江以後,不斷有蘇聯專家加入,工程地質專家那廖托夫、科洛略夫、馬舒柯夫、巴赫吉阿夫和黃河專家組奧加林等,為新安江水電站工程的地質勘探工作提出的建議就有五十六條。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新安江技術經濟調查報告》。
新安江水電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