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掌的吸衝及橋的穿、粘、封以步帶腰,發腰勁,一虛一實,一柔一剛,剛柔並齊結合為主。
客家拳
客家拳術由來
客家是逃難中的流民,生存環境極為險惡,為了生存和發展,客家人習武成風,史籍有載:“客家人豪俠,性 悍,驍勇善戰,男子多從軍,其勇甲於百粵。”而興梅自古流傳的一句俗語更道出了客家人尚武精神:“書要讀,武要練,老婆唔娶都隨便。” 客家功夫是在兵荒馬亂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實戰拳法,要求速戰速決,一擊必殺,故有“招不過三”的說法。 在演練風格上,客家功夫講究腰馬紮實,移動迅速,步型多為小馬步、小弓步、半馬步、靈活緊湊,轉變快捷,步法以跟步、踮步、寸步為主,跌打翻滾動作較多,手腳齊到,擅發短勁。客家拳法動作古樸實用,一招一式,非攻即防,套路短小精悍,氣度嚴謹,結構完整,在器械上多以棍、棒、鐵尺、雙刀、板凳和大刀為主, 實戰中強調近身短打,比如李家教就特別擅長狂風暴雨般的快攻搶打。客家拳法,很重主動攻擊,積極迫進,或引逗對手來擊,而後就勢搶進,竊入對方身位,搶佔有利地盤,同時配以快猛攻勢,令敵防不勝防。岳家拳理中,首重“三摧”,即“手摧、步摧、身摧”遇敵進身,主動攻擊,以大無畏的氣概步步前逼,令敵望而膽寒。
姜家拳
此拳為民間拳師姜勇所創,以姜姓開頭,故名“姜家拳”,民間武術界也有叫“絕戶拳”,主要是創始人姜勇只有一女無子,所以流傳下來的姜家器械也有稱“絕戶槍”、“絕戶刀”。 由於該拳歷代流傳於民間,加之傳授的方法多注重言傳、身授,門規戒律較為嚴格,收徒條件又很慎重,故為罕見。 姜家拳的特點 “崇陰柔之美,尚陽剛之柔”是其獨特的拳法風格。初次接觸姜家拳的人根本就領會不到“行步如踩雲,腳蹋步而穩”的姜家風範。看姜家人打拳十分輕鬆,而外人根本無法捉摸這其中的道理,說白了,這就是姜家拳獨特的勁路:不直來直往、生硬轉折,而講究空、圓、活,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全身隨腰而旋轉,以腰帶動四肢乃至全身各個環節,講究“腰如蛇形腿似鑽,拳似流星眼如電”。粘連相隨,引進落空,見力打力,見式打式,步伐走弧形進入中門。拳諺曰:“步插中門找正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在攻擊上講究八字:搭、摁、滾、進、纏、刁、靠、擺。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腮;不粘不展,不展不粘。及粘就展,及展就粘;結合呼吸,剛柔相濟,內外合一,發出內含力,起落擺扣,輕靈穩健,上下螺旋,完整貫穿。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借人之力,順人之力,順人之勢,制其人之身,不與來勢頂撞,“四兩撥千斤”。(說到“四兩撥千斤”,姜家拳解釋為:你要想用四兩來撥千斤,自己本身必須撥千斤的四兩力,姜家拳練的就是這“四兩力”。)以智勝蠻,外柔內實,舒展大方,富於自然流暢之美。 攻防要求:手法變換成螺旋路線,手指舒展;腕部松活,肩、肋要松沉;手起、肩隨、腰催,起於腰,傳於肩,催於肋,達於手。要做到“出拳如射箭,發力似斷絃”。眼是心中之瞄,勢動神隨,神通自然,精神貫注,思想集中,腰如蛇形,旋轉靈活,動作要以腰為軸,起伏時呈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完整貫串,步法輕靈、穩健。要做到:“踢步步而穩,過步如踩雲,不可直來直往,生硬轉折。”膝部旋轉,伸直自然柔和。要做到: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做到“六合”,氣以運而實,力以柔而剛,剛柔相濟,氣穩力顯,順而橫之,橫而順之,要注意時間差。這樣才能結合攻防動作及隨機應變,而輕快靈活地進行。總之,在技擊中快速、準確地旋轉身體的主要部位,不迎接對方的強弩之勢而聲速調整好自身的形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