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平寧候府的那位大小姐一手安排的麼?能令神龍騰飛,令天上明日盡數籠罩在一人身上,那位大小姐莫非真是神女?
是了是了,一定是了,常人又哪能有這等本事。
此時,劉宰相和自己外孫女一樣,都將風堯當作了下凡的神女。
神不神女沒人知曉,大公主在跟著劉宰相學**王之道月餘後,北境起了戰事的訊息被八百里加急送入了京城。
北境匈奴大兵壓境,如今已起了十數場小摩擦,大戰一觸即發。
如今已臨近冬日,每年的冬日都是北境百姓最難熬的時候。
因為匈奴是遊牧民族,不事生產,走到哪吃到哪。一到冬季,牧草供不上牛羊吃喝的時候,那些匈奴便會劫掠北境的百姓以補充自己。
前幾年因為齊國國事平穩,所以與匈奴並未爆發過大的戰事,而今年南邊大旱,國力受損,匈奴便瞄準了這一時機,舉兵壓境,意圖攻城掠地,從齊國身上再撕一塊肥肉下來。
因著北境的戰事,朝堂上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有人喊戰,有人求和。
“匈奴此次進犯,便是看準了我們因著南邊乾旱國力大損,若是不戰求和,對方定會得寸進尺,這一戰必須打!”
“說的到輕巧,能打誰又想退?可打,這錢又從哪來?南邊的乾旱花了多少錢你們不清楚麼,國庫如今哪還有錢支撐戰事?”
“不戰求和又豈是大丈夫所為,再者,求和不也得送出金銀,與其將金銀送與那等賊子,不若拿去叫將士們與之拼殺一場!”
“求和的金銀又如何比得過戰事所需要的金銀,求和如何就不是大丈夫所為了,大丈夫當能屈能伸!”
朝堂上主戰派和求和派吵的不可開交,最終決定權被交到了龍椅之上的皇帝手中。
看著朝臣翻天的爭吵,皇帝不知想到了什麼,略有些心虛地道:“如今南邊百姓剛從旱情中走出,實在是經受不起戰爭的侵擾,國庫為了南方乾旱,也著實是支出良多,依朕來看,還是求和的好,且讓百姓們過兩年安生日子再說。”
皇帝一言一行都是為了百姓考慮,群臣縱有再多想法,也不能叫皇帝棄百姓於不顧。
再則,一旦起了戰事,說不得還要徵稅徵兵,南邊的百姓也確實再受不住任何磋磨了。
因此,皇帝發話後,群臣都默契了同意了求和,即便是最想將匈奴殺的再也不敢進犯齊國的武將們也都保持了沉默。
在全國百姓的殷切關注中,求和的聖旨被一路傳遞至北境。
如今鎮守北境的正是羅城,早在秋日來臨時,他便啟程去了北境,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準備。
收到聖旨時,羅城並沒有任何意外,他早就料到了朝廷會主和。
主和是他們這種武將最不想看到的事,但他也無可奈何,總不能為了一時意氣,叫全國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隨著聖旨一起到的,還有朝廷派來談判的朝臣。
來談判的朝臣並沒有多耽擱,不日便安排了與匈奴的談判。
幾日的功夫,這些匆匆而來的朝臣又帶著談判的結果匆匆離去。
隨著這些談判歸來的朝臣,朝堂上爆發了第二次更激烈的爭吵。
原因無他,匈奴獅子大開口,所求金銀數量甚大。
但這場爭吵最終仍以妥協告終,皇帝當著眾朝臣的面命戶部清點國庫送往匈奴。
但戶部尚書卻顫顫巍巍地跪伏在地:“國庫……國庫……”
皇帝大感不妙,高聲質問:“國庫如何!”
戶部尚書抬頭望了眼高高在上的皇帝,神色莫名,最終還是實話實說道:“國庫並無這麼多金銀。”
皇帝對這個答案震驚不已,怒拍龍椅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