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向爵士“就在這裡?”
“對。”爵士道:“我不能判斷的十分準確,注意四周。”
邢天和當然知道。他吩咐了達文西,然後將自己機甲上的所有探測裝置敏感度調到最高。
幾乎沒過半分鐘,兩臺機甲的螢幕上都出現了明顯的提示資訊,建築物的外型開始被繪圖系統描繪。
甚至再過了幾十秒,他們不需要靠繪圖系統,就能透過澄清的海水,看到海下這個巨大的建築物。
“這是……”達文西遲疑著。
邢天和看了爵士一眼,沒有說話。倒是後者皺著眉頭道:“這是阿魯德使用的最常見一種星際飛行船。”
83阿魯德飛船
對於水中星際飛船的清理結果和上一次小行星上較為類似。他們找到了大量的中間體幼體,併成功剝離出了一些誘變體。
當然這些誘變體最終還是被邢天和所控制,爵士仍舊沒能有機會得到任何一個。他看起來也並不是很著急,反而比一開始要淡定,只適時指點著他們關於這個星際飛船的資訊和中間體的知識。
和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發現中間體的目標可以清晰的看出是那種智慧生命的文明結晶。
雖然人類,阿魯德,還有其他種族都是同樣的星際智慧生命,在生理結構上可能都有類似之處,然而他們畢竟是從不同的星球發展起來,文明進行的軌跡和文化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有極其大的差距。
就好像地球上的那些不同大洲發現的原始部落,有著清晰可以辨認的不同特色文明一樣。
可以想見,星際種族之間的文明特徵差距,比地球上的部族文化差距要大得多。
因此並不需要對星際文明有多麼瞭解的人,就能輕易看出不同種族的文化產物。尤其是科技產物。
雖然比如人類與幾乎所有高智種族,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通訊發展都與電磁波密不可分。然而只有人類對電磁波的運用達到了無處不在,甚至幾乎無所不能的地步。當初在地球時代,著名的全球性計劃SETI就是利用電磁訊號分析來尋找外星人。這也足以證明,在人類的歷史上和所有科學領域裡,對電磁波的重視程度。科學家一度認為,任何高智種族發展到星際階段之後都會使用或者至少理解電磁波。
事實上,也是如此。
不過其他種族,比如阿魯德,卻更偏重於其他方面的發展。
所以即便不看外型設計,只看飛船上的聯絡器,也能讓他們輕易判斷,這艘飛船確實是阿魯德文明的產物。
“時間上看,不超過五年。”簡單分析之後,米迦勒道,“而且直到現在,飛船仍然有微弱訊號發出,對幼體的維持系統也沒有被破壞。”
爵士點點頭:“這一批幼體的狀況比上次小行星上那些要好。”
邢天和則是盯著在培養液中的幼體,凝神沉思。這一批幼體中,也有一些被他們完整的儲存了下來。包括整套的維生系統,沒有絲毫破壞。
這也要多虧了米迦勒和爵士兩人,不然靠他們這些特種兵恐怕無法順利將阿魯德的技術與人類系統成功對接。
這些樣本他要好好保留,不論是將來有機會回到第零區,或者是找人分析,這些都對他們瞭解中間體相當重要。
長時間的水下作業讓所有隊員都很疲倦。除了邢天和,米迦勒之外其他人都已經回去歇息。
米迦勒趁機問他:“達文西究竟是怎麼回事。”
“沒事。”邢天和不動聲色道,“不用理他。”
見他明顯不想說,米迦勒也不好強求。擼了一把臉,打了個呵欠,裝作不在意地提到:“你小媳婦呢?”
“比賽呢。”
“喲,贏了?”
“不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