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傢伙。周樸園突然變得很嚴厲,說:“你來幹什麼?”下面就有一段他們兩人爭吵指責的話。這段話在50、60年代很受重視,說這才是他們兩人真實的身份,暴露周樸園如何殘忍,如何壞。但是周樸園做為一個社會生活非常豐富的人,做為董事長,能夠不考慮這個事情在他當下生活中的影響嗎?過了30多年,魯侍萍的身份還沒有說。當年雖然是純潔的少女,但是現在完全可能有黑社會或者其他背景支援,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像周樸園這樣處理,這樣處理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難道說你要求周樸園馬上跟她熱烈擁抱嗎?那反而不現實。兩個人趕快暢敘舊情,把襯衣拿出來一塊欣賞?執手相看淚眼?那是不可能的。閱讀文學作品,要學會歷史的同情,必須為人物設身處地。我們看這一段對話,何其精彩,我捫心自問,我是寫不出來的。這樣的對話還有很多,它們構成了《雷雨》這部戲的魅力。這個魅力不管換什麼導演,你只要大概臺詞不錯,總是能夠吸引人。即使演得很差,或者是劇團水平不高,只要演《雷雨》,沒聽說有賠錢的,沒聽說票賣不出去的,戲本身就吸引人,就保證了市場。
除了精彩的對話,《雷雨》的獨白也一樣魅力非凡。我們再舉周衝的一段話。周衝在第三幕跑到魯家去,對四鳳表達情懷,我們且聽一聽。周衝對四鳳說: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當年海上驚雷雨:曹禺的《雷雨》(12)
有時我就忘了現在(冥想),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親,並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象是在一個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無邊的海上……哦,有一條輕得象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風吹得緊,海上的空氣聞得出有點腥,有點鹹的時候,白色的帆張得滿滿地,象一隻鷹的翅膀斜貼在海面上飛,飛,向著天邊飛。那時天邊上只淡淡地浮著兩三片白雲,我們坐在船頭,望著前面,前面就是我們的世界。
因為有了周衝這樣夢幻的臺詞,《雷雨》是有光明的,而周衝的夢想是典型少年人的夢想,也是曹禺內心的夢想。這裡面周衝說的“飛,飛,向著天邊飛”,我們看到曹禺很多戲裡面都有這樣的衝動意象,要向天邊外飛去,都是說這裡太壓抑了,這裡不好,有一個地方,在遠方,那裡更好,但是他說不清楚。後來有一些人強做解釋,說他要去投奔革命,那個地方就是革命聖地延安。這是牽強附會,那時候曹禺根本沒有這樣的思想,毛主席也還沒到延安呢。
由於《雷雨》高度的戲劇性,使它演過大半個世紀,仍然保持了這麼久,保持了這麼高的魅力,我相信它還會繼續演下去。因為《雷雨》的演出已經證明它是中國話劇最成功的典範,而其戲劇的形式非常經典傳統,“三一律”,就是同一時間,同一人物,同一故事,卻又表現了這樣的人性的深度。在那個時候,在30年代的中國出現了這樣一個戲劇,你除了強調積累的這種原因那種原因之外,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天降其才。文學這個東西很多情況要強調天才,曹禺個人的天才使中國戲劇的黃金時代提早到來。可以說他寫《雷雨》發揮了他全部的藝術細胞的精華,以後他雖然還寫了很多很好的戲劇,但是在我看來,其實沒有超過《雷雨》。比如說從社會批判的角度來講,《日出》當然批判性更強,《日出》更多是揭露社會的罪惡。《北京人》更有文化意味,而《王昭君》寫得比較差。但他一出手的《雷雨》,是中國二十世紀話劇第一經典,以後再也寫不出這樣的戲。但是後來他說《雷雨》寫得太像戲,太像戲不一定是缺點,而毋寧看成是一個標準。
說到現在,可以說,現在中國話劇普遍提高非常多,但是缺乏那種能夠幾十年保持自己魅力的東西。比如說八十年代出了一批好戲,可是到九十年代看來,到現在看來,又覺得還是不能和《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