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專刊也有兩個:一個是《紅樓夢學刊》,邀集三十二位知名紅學家組成編委會,每年出版四期,自1979年創刊以來,已出版三十四期;另一個是《紅樓夢研究集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已出版十三輯。這兩種刊物每年發表的《紅樓夢》研究文章在二百萬字以上,吸引了大批《紅樓夢》研究者,擁有各自的讀者群。中國紅樓夢學會成立以後,遼寧、江蘇、上海、貴州、黑龍江等不少省市相繼成立分會,有的分會印行交流刊物,也常常有好文章和有價值的資料披露出來。
早在上述紅學專刊問世之前,由潘重規先生指導的香港中文大學《紅樓夢》研究小組,已編輯出版了《紅樓夢研究專刊》,1967年創辦,至1973年,共出版十輯。與內地的紅學熱成互相輝映之勢。臺灣雖沒有研究《紅樓夢》的專門刊物,散見於報刊雜誌的各類論文和出版的專書,數量相當可觀。紅學早已超越了海峽的波瀾,因為《紅樓夢》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人為的域區阻止不住文化的傳遞。
清嘉慶年間京都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今天則有“紅水氾濫”之謔。後者雖略含譏諷,卻也反映了紅學的圈子逐漸擴大並進而普及於社會的實情。 1987年夏天,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長達三十二集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影響所及,紅學一時文熱了起來,街頭巷尾聚談不已,紅學書籍處處罄銷。
許多非專業人士加盟紅學是此時期紅學的一個重要特點。甚至有人提出了“草根紅學”的概念。由於是非專業人士,他們受傳統的觀念束縛較少,敢於提出所謂的新思想、新創見。如前文所說有人提出《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長生殿》的作者洪昇,遼源一宣稱自己破解了紅樓之謎等等。特別2007年劉心武、周汝昌等人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開講紅樓夢,紅學藉助媒體的威力迅速向全社會普及,掀起又一股紅學熱。
綜上所述,二百多年來,紅學產生了許多流派,有評點、評論、題詠、索隱、考證等。以考證派代表作、胡適的《紅樓夢考證》的出現為界,般又劃分為舊紅學和新紅學。舊紅學比較重要的流派是評點派和索隱派。考證派則注重蒐集有關《紅樓夢》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對版本的考訂,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之外,還有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張愛玲的《紅樓夢魘》等等。此外,還有不少紅學家從《紅樓夢》本身出發,研究它的寫作方法、文學特色、思想意義等。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就是運用西方哲學理論對《紅樓夢》進行全面評論,在紅學研究中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一部著作。
現在我們可以就“紅學家在吵些啥”這個個問題做出回答。紅學家們吵來吵去不外乎吵兩個大方面的問題。一是關於作品本身,它的思想意義、它的藝術特色、它的寫作方法、人物欣賞等等,有人把這稱之為“內學”;二是關於《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和身世和家世、小說中人物和現實人物的關係、《紅樓夢》的版本等。有人把這方面內容稱之為“外學”。吵來吵去就這些。
第一節 一筆很久很久的糊塗帳
第一節 一筆很久很久的糊塗帳
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象《紅樓夢》這樣一部小說的作者竟然弄不清楚,不少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紅樓夢》的作者之所以有爭議,是有原因的。首先,在我國傳統的觀念中,只有詩文才算“文學”,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官宦人家子女是不允許讀小說的。讀書人以寫小說為“下流”,他們寫小說純為消遣,所以大都不留下自己的真名字。《*》的作者書上署的是“蘭陵笑笑生”,這個“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也弄不清楚。《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是大家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