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不絕。
而柳青瑤的十指,輕按在琴絃上,久久不語。
之後,才對廉初歌說道:“來,小初歌,你先摸摸這琴。”
說著,抓起廉初歌的手往琴絃撫/摸。
就這樣,柳青瑤一邊握著廉初歌的手,一邊讓廉初歌感受著。
神色清婉,語氣柔和:“小初歌,琴是有歲月的。摹仿鳳形或人形、頭頸肩腰足俱全的琴身,共三尺六寸五的長度恰恰對應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輪迴,六寸寬度象徵天下六合的恢宏;徽位中有十二個代表十二個月份的變衍,而中間的大徽則象徵閏月。”
說完這個,對著廉初歌道:“小初歌這是琴的基本構造,你需瞭解。即使是一張靜默的琴,也有它獨特的神韻,切忌看輕,可懂?”
廉初歌連連點頭:“是,孃親。”
之後,柳青瑤一隻手摸著琴絃,另一隻握著廉初歌的手,細細的撫著弦絲。
繼續道:琴有七絃。先有五絃在上,奏出的是宮、商、角、徵、羽五音,象徵的卻是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人又加入了清角與變宮或是變徵與變宮。彈奏時,使用的是“五聲十二律”,。“宮商角徵羽”就是這裡面的五聲,加上後人增加的兩個音,在這七個音的基礎上,衍生出“十二音律”即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種,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絲絃間奏出的三種音色:泛音、按音、散音,更分別象徵著天、地、人和。
說完,對著廉初歌道:“這些,如今說來枯燥難懂,等日後孃親教你,你再慢慢細細琢磨,便可感悟到了。”
頓了頓,繼續道:“前人奏琴有“五不彈”:疾風甚雨不彈,於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或皎月當空,或晨籟纖發,或澗戶寥聲,方為焚香寬衣靜心操琴之佳期。只是這到了如今,這些規矩便不無多數,只是一點還需切忌,便是無論何時奏樂,都要尊重你手下的那張琴,切忌因著發洩而拿它來胡亂一氣,這就是褻瀆了,可懂?”
廉初歌連連點頭,不禁心想:果然,在古代和現代學琴,是大相不同。
在現代學琴,在那個浮躁的社會,老師們的教琴,第一課不無意外先講講自己的輝煌史,再而粗略介紹這琴是怎樣怎樣的,然後就說彈奏要注意什麼,更有甚者,有的老師教琴,就好像發洩私憤一樣,什麼話都說,和彈琴根本無關的話也說。
而如今,跟著柳青瑤學琴,仿若進入一個悠長、優美之境,教人流連忘返。
第11章從今天起我只教你三曲(4)
只聞柳青瑤再道:“習琴是一個逐步與自我及琴交流的過程。學琴伊始就該“從心契入”而非盲目追求指法技巧。琴,學到最後便會化作無為之為,無藝之藝。”
最後,柳青瑤莊重的對著廉初歌道:“這就是琴藝。”
廉初歌驚歎,她孃親對琴的造詣,到底到了怎樣的一種程度。這已不僅僅是在說琴了,仿若談論人生之奧秘般。
之後柳青瑤又向廉初歌講述了一些學琴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如:
一、摒除對錯好壞的分別與執著。
二、摒除“琴人對立”的分別達到“琴人一體”的交流。
三、摒除“人我分別”達到“自我覺照”。
四、從“時時覺照”達到“自然圓融”。
柳青瑤看了看廉初歌,然後又解釋道:
習琴不應該是向外的追尋而離自己越來越遠,不因外在的好壞評價而喜憂不定。
初習琴,很多人習慣性地將琴作為一個物件化的“樂器之物”,而“我”作為主體來操作,努力地去學習、去彈奏它。
但這種狀態易將我們匯入琴與人二者分離的潛意